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2025中国商业航天10大产业集群——广东广州商业航天制造产业集群

图片
在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正加快打造商业航天制造高地,成为南方重要的火箭制造与卫星配套中心。今天我们来聊聊:2025中国商业航天10大产业集群——广东广州商业航天制造产业集群。
1
广东广州
作为国家重要的航空枢纽及制造业基地之一,广州航空航天制造业已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近年来,航天产业链已在南沙落地布局,广州航空航天制造业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2020年9月,中科宇航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在南沙开工;2023年1月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首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基地,填补了广州在航天制造业领域的空白,并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集聚南沙,促进广州市及周边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图片
2
产业聚集度
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广州航空航天相关企业数量达966家,已实现从卫星制造、火箭研发、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卫星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目前,广州航空航天产业领域共有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4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实验室4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工程中心22家,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3
航天产业园区
广州航天产业形成了“南沙为主的商业航天产业+黄埔为主的北斗产业”的错位协同发展格局。
图片
4
重点企业
目前,广州的商业航天已经集聚了上游以中科宇航为代表的火箭装备企业,中游以时空探索为代表的的卫星运营企业,下游海格通信、中海达等全产业链企业。
火箭总体企业:中科宇航(火箭总体)、星河动力(火箭总装);
航天器总体企业:中科星睿(卫星总体);
卫星应用及配套企业:程星通信(相控阵天线)、广州精信(陀螺导航仪)、中雷电科(微波毫米波相控阵系统)、泰斗微电子(卫星导航芯片)、海格通信(卫星导航终端)、中海达(卫星导航设备)、南方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接收机)、吉欧电子(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南方测绘(地理测绘智能终端)、普天科技(卫星互联网地面配套)、星舆科技(北斗高精度定位)、通宇通讯(移动天线)、辰创科技(相控阵雷达)。
图片
5
技术突破
中科宇航作为广州本土代表性的火箭总体企业,自主研制的力箭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已发射固体火箭中单次运载重量和总运载能力最高记录保持者,已执行7次发射任务,累计将6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过6吨,成为我国唯一连续发射吨级以上载荷的民商固体火箭。
此外,由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也将于9月份迎来首飞。如果发射成功,标志着广州商业航天技术迈上新台阶,为我国液体火箭向可重复使用技术转型树立重要示范。
图片
6
政策支持
自2022年起,广州市围绕航天制造产业,已陆续出台各级产业扶持政策13条、人才引育措施7条及基金支持计划4条,形成政策、人才与资金多维联动的发展格局。
图片
7
产业协同
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明确提出,要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按照“双核多点”架构,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广州、深圳将打造从火箭、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到应用的全覆盖产业链,建设若干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广州打造北斗产业生态城。而珠海等地将重点推动终端设备制造、卫星运营、卫星应用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阳江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园区,重点推动星箭总装制造、卫星应用、航天科普、航天文旅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图片
8
未来发展
广州将依托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与时空道宇卫星产业基地,推动星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速星箭及地面终端制造应用能力集聚,打造广东省商业航天标杆园区。
根据《广州市关于加快打造北斗产业生态城的实施意见》,到2026年,全市北斗产业规模力争达6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北斗成果转化与产业集聚示范区。
同时,《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建设5个以上商业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8年,基本形成“星箭牵引、陆海发射、要素聚集、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打造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商业航天发展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