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首次召开商业航天座谈会,10家企业出席
我国第10个航天日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召开商业航天产业企业座谈会,邀请了10家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参会。本次会议是上交所第一次召开商业航天产业座谈,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的首次大规模聚焦,更释放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积极信号。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受中国证监会监督和管理,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会员制法人。本次座谈会邀请了10家商业卫星、商业火箭领域的企业,包括:星河动力、中科宇航、星际荣耀、天兵科技、东方空间、科工火箭、蓝箭航天、垣信卫星、银河航天、格思航天。4月18日上午,上交所与参会企业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与会企业代表表示,作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以及 “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产业近年来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持续推动下发展迅猛。目前,巨型星座组网稳步推进,一批新型号火箭也蓄势待飞。市场专业人士指出,商业航天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与长周期特点。在当前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该产业更需要资本市场的包容适配,以及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
图/4月21日以来,商业航天板块连续上涨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认为,商业航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也是民营企业大显身手、大有可为的未来产业。支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此外,18日下午,还举办了商业航天未来产业主题沙龙,30余家产业链相关公司、创投机构、券商分析师、商业银行参加。这是上交所第四次组织未来产业主题沙龙,前三期主题分别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信号一:政策红利加码,商业航天战略地位再提升近年来,商业航天在国家政策中的地位不断跃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列为“新增长引擎”,2025年则进一步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安全健康发展”的新要求。2024年,我国火箭发射次数68次,民营火箭贡献12次;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投用,千帆星座、国网星座等低轨卫星计划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卫星制造、火箭回收等技术有望迎来新的突破和增长。此次座谈会上,上交所强调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优化科创板制度(如“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增强对商业航天的支持。信号二:鼓励耐心资本,提供上市路径与会人士呼吁“耐心资本”、“上市通道”和精准金融工具以进一步支持行业发展。上交所回应,将深化“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增强科创板包容性,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更灵活的上市路径。在大方向准确的基础上,需要各航天企业坚持信心,加强沟通、积极行动。目前,部分企业已完成股改,未来2-3年或迎来商业航天公司上市潮。信号三:支持产业链协同;商业航天“出海”此次参会的10家企业覆盖火箭、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反映出资本市场正推动行业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转变。例如,北京亦庄已形成火箭发动机、卫星制造等完整产业集群,2025年计划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130颗以上;上海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企业已形成星座组建运营、卫星生产制造、应用市场拓展产业化协作。受邀企业不少涉足海外业务,中国商业航天加速国际化布局,也将成为未来趋势。银河航天与泰国电信合作拓展卫星互联网市场,千帆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1.5万颗卫星组网,在“一dai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进行海外市场开拓。
商业航天,“黄金十年”2025年恰逢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开放十周年,可能也预示着一个“黄金”节点。此次上交所商业航天座谈会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其意义不仅在于是资本与产业的对话,可能更是中国商业航天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重要里程碑。4月23日,在中国航天大会2025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上交所市场发展部商业航天专项组王亚罡做了《资本市场助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分享。明确提出,我国商业航天即将或已经迎来“黄金爆发期”、“质变期”。
随着新火箭、新星座、新市场的逐步成熟,商业航天有望在通信、导航、深空探索、太空旅游等领域创造商业蓝海。未来,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加持下,我国商业航天或将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