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推进在马来西亚彭亨州建设首个海外航天发射场的计划,此举兼具战略布局与科技合作双重意义。
近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CGWIC)与马来西亚彭亨州发展公司(PKNP)及私营企业Lestari Angkasa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拟对赤道太空港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
据《新海峡时报》披露,彭亨国际太空港的选址位于北纬3-4度,临近赤道的地理优势可显著提升火箭发射效率——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帮助运载火箭节省燃料并增加有效载荷。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援引官员表态称,若研究顺利,该项目有望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落地,预计创造超20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旅游与科研领域发展。
马来西亚代表团计划于5月访问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一步探讨技术合作细节。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C)旗下唯一授权开展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企业,中国长城工业集团的参与被视为项目专业性与可行性的关键支撑。
英国达勒姆大学天体政治学专家布莱丁·鲍恩分析称,尽管项目尚处早期阶段,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发射场将缓解中国本土发射设施的压力,专注于民用及商业任务;另一方面,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将航天基础设施延伸至海外,体现其对跨国物流链管理能力的信心。此外,东南亚首个太空港的落成可能重塑区域科技竞争格局,尤其对正制定太空政策的印度尼西亚形成战略压力。
此合作恰逢中马两国领导人近期会晤。4月15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期间,双方在联合声明中明确强调将深化太空领域合作,共同提升航天技术能力与空间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