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实融合
不断走深向实
“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的运用,让我们的制造更加柔性、高效。”华为工业数字化首席战略官胡静宜表示,我们用设备的远程控制来改善工作条件,用设备的集中控制来提高效率,以产品的柔性生产快速满足客户的小批量、多样化需求。
“以前的工业验证需要7~10天的时间,现在通过工艺仿真,1~3分钟就可以输出相应的仿真结果,大幅提升了效率,而且还可以不占用产线正常的生产时间。”京东方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冯玉介绍。
当前,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一大批典型场景已在千行百业落地应用。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超过26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达2500家,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全球最大的生态合作载体。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作用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正加速从单环节走向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优化。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75%以上的项目处于原型设计初级阶段,而2022年第五届“绽放杯”大赛中,已经有2.8万个项目实现商业落地,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占比超过56%。
随着一批批典型应用的落地,工业互联网在提升经济效益、带动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的面漆质检环节,通过7台机械臂的联动和72台工业相机的部署,以及10种面向面漆的算法的本地化部署,质检的检测精度提升了250%,客户投诉减少了60%,检测效率提升了一倍,节省人工成本60万元/年。
在安徽康佳电子的数字化工厂建设中,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整个车间的全要素数字化,打通了设备监控、数据采集、能源管理等环节,使生产效率提升了15%,产品质量提升了20%。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打好数字化转型“团体赛”
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安全风险激增带来的挑战也逐渐显现。“我国工业互联网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我们更多偏向于软硬件结合,通过生态整合实现产业链协同。”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宋鹏表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看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必须强化网络安全的“底座”作用。要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罗松表示,目前“5G+工业互联网”实现从“1”到“10”的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技术工具叠加—经济组织变革—工业机理融合”迂回式发展路线,并在探索由点及面的特色产品化平台发展模式。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涉及产业链多方的系统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指出,要壮大产业生态,就要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协同配合,打好企业数字化转型“团体赛”。
为加快工业互联网产融合作发展,“星火·链网”全新产融协同体系——“星火产融”在论坛上上线,这将建立产融协同的新模式,在产业与金融之间建立数字化信任,打通产业、金融的动脉,让金融血液渗透进产业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