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首页
关于
动态
报告
企业
投融资
登录/注册
首页
关于
动态
报告
企业
投融资
大漠问天
2025-02-19 12:51:19
行业最新
回望中国航天辉煌历程,收获科技创新的丰富启迪
航天追梦激扬创新豪情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强调“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成功升空,为空间科学探索再添利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神舟家族完成又一次“太空接力”……中国航天捷报频传、再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坚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追梦筑梦的高度。
一次次发射令人振奋,一项项成就令人惊叹,回望中国航天走过的不寻常的征程,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收获科技创新的丰富启迪。
中国航天在挑战中前行,在重压下突破,源于自立自强的信念。1970年,老一代航天人在工业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设备设施落后等条件下,依靠自己,克服万难,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进入21世纪,我国探月工程启动。面对资料匮乏、经验不足的困难,嫦娥一号研制团队没有退缩。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成功研制出全新航天器,让嫦娥一号交出精彩答卷。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铸就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底色。今天,无论条件如何变化,保持这份“一定能,一定行”的志气和勇气,就能更好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30多年来,航天人直面重重挑战,埋头苦干,实现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零”的突破,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建立月背与地面的通信很关键。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地月之间搭建“鹊桥”通信方案,并解决了远距离中继通信链路等多项工程难题。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更多科技工作者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把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转化为自觉行动,就能以点滴实干汇聚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自主创新没有终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到长征十一号首次成功实施海上发射,我们运载火箭的能力越来越强;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我们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进发。航天人步履不停,将一个任务结束的终点,当作接续创新的起点,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科技创新,往往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突破。这要求我们保持耐力、定力,跑好科技创新“接力赛”,沿着创新的阶梯拾级而上,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
航天精神力量深厚,对全民族、全社会具有持久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以航天追梦激扬创新豪情,我们既有闯关夺隘的意志,更有行则将至的信心。从航天追梦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将书写崭新篇章。
中国航天逐梦苍穹的未来诗篇
仰望深邃星空,脚踏航天强国建设之路,中国航天要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点提升航天科技创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实施空间开发与应用的重大科技工程和科学任务。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重大工程。比如,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以及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等;继续发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及采样返回,构成科研站基本型等;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向深空跨越式发展。
提高自由进出、高效利用、科学探索太空的能力。进出太空要向高性能、低成本、远距离、快响应、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建设重型火箭及新一代载人火箭,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和运营,建设惠及民生的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利用太空要实现一星多能、多星组网,并拓展至地月空间,实现在轨服务。围绕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需求,建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综合信息网络。建成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设立“空间4S店”,在空间对卫星进行在轨维修,实现卫星在轨升级、在轨建造。探索太空要实现近地空间站长期运营,地月空间重点开发,月球以远逐步探索。启动太阳系近邻探索,寻找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及可能适合人类的宜居星球,探寻“我们人类孤独吗”的答案。
创新优化机制、培养优秀人才、凝聚优势力量。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带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推动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加速打造航天战略科技力量,实现从跟随式发展到创新引领发展的转变。加快发展航天应用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太空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吸引汇聚优秀人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激发内生驱动力。九天揽月、北斗璀璨、星汉灿烂、太空遨游。中国航天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新的科技突破、新的“中国高度”,实现更加绚丽壮阔的航天梦、强国梦。
来源:人民日报 求是网
编辑:张晓雯
校对:刘泓言
主编:杨桂锦
副主编:吴雨阳
邮箱:damowentian2024@163.com
#中国航天
新闻来源:大漠问天
上一篇
下一篇
分类
企业资讯
346
行业最新
687
技术前沿
129
投资资讯
129
国际资讯
649
行研资讯
1
最新动态
《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
2025-02-19
泰伯智库发布火箭发射行业最新研报 未
2025-02-19
因面临NASA合同不续签,波音拟裁减
2025-02-19
标签
产业基地
卫星
招商
活动
火箭发射
项目
新三板
政策
通信
应用
合作共赢
空间
芯片
遥感
转型
招商推介
文创
科普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