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2025卫星市场年报:中国第二

图片
近日,BryceTech发布《2025版小卫星数据年报》,报告整理、汇总了2015-2024年间的全球小卫星市场数据,并分析了特点、趋势和未来走向。

核心要点速览


市场规模新高。2024年全球卫星发射总质量突破2100吨,商业卫星占比89%。

美中领跑发射。美国发射领先全球(占比86%);小型火箭领域,中国占比第一。

▶任务趋商业化。通信应用成卫星应用主流,遥感次之。

卫星质量跃升。单星质量5年增长120%,2024年单星平均质量223千克。

▶发射市场变革。中大型火箭成趋势,小火箭不可或缺。

全球卫星行业全景纵览
2024小卫星创历史新高
2024年度发射小卫星2790颗(质量≤1200kg),占全年发射航天器总数的97%,占全年发射总质量的81%。
图片

按任务类型排序通信卫星。占比73%, 在全球小卫星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典型代表包括星链、一网等(星链V2卫星单颗质量≈1.25吨)。遥感卫星。占比13%,包括Planet、BlackSky等企业在持续部署。技术试验卫星。占比6%,以新型推进、在轨服务验证为主。科学与其他。合计3%,高校与科研机构微小卫星。产业特征运营商集中化。全球小卫星共有222家运营机构,其中的7家巨头控制着89%在轨卫星,头部效应明显。发射方式变革。6%由微型/小型火箭发射(2023年为5%),94%依赖中型以上火箭"拼车"(其中猎鹰火箭占72%)。任务密度飙升。全球259次轨道发射中,有199次携带至少1颗小卫星,搭载率77%(2023年为164次)。数据注解: ① 质量≤1.2吨的航天器均计入统计; ② 星链V2卫星质量已接近传统中型卫星下限。
小卫星任务类型趋势
通信应用成卫星市场主导2015-2024年,全球小卫星任务类型趋势上,通信卫星比例从2019年开始逐年显著增加,最近几年均占比近80%左右(含星链、一网通信星座)。

图片

图/2015-2024小卫星应用类型占比遥感应用排名第二,经历前几年的低谷后,2023年开始增长。7家机构掌控89%商业卫星2015-2024年发射的商业小卫星中,89%的卫星由7家运营商掌控,其余11%由300多家其他商业运营商分摊。2015-2024年共发射10827颗商业小卫星。

图片
行业洞察:高度集中化。7家头部运营商占据89%的商业小卫星市场,SpaceX的星链一家独大,占比72%。中国商业卫星崛起。上海航天卫星技术(SSST)、国电高科、云遥宇航、时空道宇、天仪研究院等中国企业进入榜单。遥感与通信主导。遥感、通信占据细分领域份额。

过去十年全球卫星:美国第一2015-2024年,全球共发射12636颗小卫星(含商业发射),美国运营商占比达76%。小卫星市场分布:美国:共76%,SpaceX星链60%(7636颗),其他美国机构15%;中国:8%(961颗);英国:6%(700颗);俄罗斯:2%(232颗);日本:1%(139颗)。

图片
行业洞察:美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76%),其中SpaceX星链系统贡献了主要份额。中国(8%)和英国(6%)是第二梯队主要参与者。全球小卫星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前三大国家占据90%份额。
全球卫星质量演变
发射数量与质量均有提升2015-2024年间,全球累计发射13366个航天器,总质量约7815吨。2024年共计发射2873个航天器,其中,0.6-1.2吨的卫星数量占比73%。2024年全球航天器发射总质量约2171吨,以星链为代表的通信卫星发射质量约1690吨,占比78%。

图片
图数据源/FAA商业太空运输办公室2015至2024年间发射的航天器中,小卫星占比达95%,但仅占上行总质量的55%。而2024年发射的航天器中,小卫星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7%,占上行总质量的81%。(近年来星链V2单颗卫星质量的增加推高了占比)2022年以前,质量在201-600kg的卫星主导市场(如OneWeb初期卫星),2024年已锐减至141颗。2023年起,星链V2(601-1200kg)卫星急速增长,2024年已占全部发射卫星的71%。

图片
图注/2024年数据含部分在轨未激活卫星SpaceX一家独大2024年发射的小卫星,SpaceX星链占86%(2400颗),非通信类卫星数量实际下降17%。

图片
图/2015-2024年发射航天器的发射总质量变化2024年小卫星发射总质量约1700吨。约90%为星链(Starlink)和一网(OneWeb)的卫星,两家星座主导了近年小卫星的质量份额,其大规模组网显著拉高整体数据。如果去掉这两大星座,全球小卫星的实际质量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10%),反映传统小卫星的单体质量较轻。

图片
随着卫星功能复杂化,单星质量逐步增加,600kg已成新型通信卫星“起跑线”。最近两年,质量≤1200kg的小卫星实现130%的增长,主要归因于星链单星质量的提升。单星质量持续增加自2021年起,小卫星平均质量持续上升,2024年创历史新高,单星平均质量达223kg。

图片
行业洞察:近年来小卫星单体质量显著增长,反映任务复杂化(如通信星座需更大载荷)。星链和一网等巨型星座的卫星设计(单颗质量较大)是推动平均值上升的主因。
卫星发射市场变革
小卫星发射占比逐年提高2024年全球259次轨道发射中,有199次携带至少1颗小卫星,搭载率77%;2023年,这一数据则为164次。

图片
行业洞察:随着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总量增加,小卫星已成为主流航天任务组成部分,商业化应用加速普及。
发射服务提供:美国主导自2019年起,美国发射的小卫星占比持续超过85%,非美国家份额降至15%以下。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占全球发射量的86%;中国以9%的占比排行第二。

图片
美国份额从2015年的53%增长到2024年的86%,主要原因为SpaceX星链大规模部署。其他国家份额变化中,俄罗斯从2017年峰值的24%降至3%(2024),中国从2018年峰值的23%降至9%(2024年),印度近两年稳定在1-3%区间。十年间,卫星发射增长21倍从2015年的7次发射增至2024年的155次发射;2023-2024年开始,中型及以上火箭搭载小卫星的发射次数增加约20%。2024年超重型火箭占比显著提升(SpaceX猎鹰重型等),中型火箭持续为主力(占比约40%)。
图片
行业洞察:反映小卫星的"搭车发射"模式已成为常态。重型火箭复用技术降低发射成本,促进小卫星市场扩张。
市场:中型火箭成发射主力报告中的火箭级别划分(按运载能力):微型火箭(≤500kg)小型火箭(500–2268kg)中型火箭(2269–5443kg)中大型火箭(5444–11340kg)重型火箭(11341–30000kg)超重型火箭(>30000kg)过去十年,中型火箭成为发射主流。2015年小型火箭占比24%,到2024年骤降至6%;中型以上火箭占比则从2015年的76%持续攀升至94%(2024)。
图片
2024年,尽管市场上小型运载火箭选项增多,但其实际发射占比仅占6%,超94%小卫星选择"搭车"中型以上火箭发射。
行业洞察:成本效益驱动。中型火箭的规模化发射和复用技术(如SpaceX猎鹰9号)显著降低单颗卫星发射成本。小型火箭困境。虽然专用于小卫星的微/小型火箭种类增加,但市场份额被挤压至个位数百分比。
小火箭仍不可或缺近十年来,小型运载火箭年均发射约100颗卫星(不含星链/OneWeb)。2015年小型火箭发射占比24% ,2024年降至22%。2019年出现峰值(小型火箭占比40%),2020年后稳定在20%左右。
图片
图注/2020年的62%或源于当年专项小卫星任务
行业洞察:排除两大巨型星座后,小型运载火箭仍维持约20%市场份额。反映专业小火箭在特定任务(如快速响应、专属轨道)中不可替代。
小型运载火箭市场:中国第一2024年,中国发射提供商在微型/小型运载火箭(LEO运力≤2268kg)市场占比达71%,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份额从2015年14%持续增长至2024年45%(增长3倍),原因之一为,2020年起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开始参与并主导小型发射市场。美国份额从2015年14%增至2024年34%;其他国家(含俄罗斯、欧洲等)合计份额从峰值时的71%缩减至20%。
图片
行业洞察:中国通过包括国家商业、私人商业在内的小型火箭实现发射数量增长。美国小型发射企业(如Rocket Lab)面临激烈竞争。小型火箭仍是小卫星发射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专用于小卫星的发射服务呈现"中美两极"格局。
(注:报告中的小型火箭特指LEO运力500-2,268kg的火箭)中大型火箭是趋势过去五年(2020-2024)全球累计发射小卫星11080颗(含商业卫星)。其中99%由大中型至超重型火箭(LEO运力≥2269kg)发射,包括猎鹰9号;联盟2.1a/b;长征二号丙/丁(CZ-2D/C);LVM3(GSLV)等。剩余1%则由微型至小型火箭(LEO运力≤2268kg)承担,包括长征六号/甲(CZ-6/6A)、电子号(Electron)、力箭一号(Kinetica1)、织女星(Vega)等。
图片
行业洞察:大中型火箭承担了绝大部分小卫星发射任务(含搭车发射)。小型专用火箭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中国长征系列与民营火箭形成互补体系。
(注:该统计不包含星链/OneWeb等星座的专属发射任务)未来卫星市场趋势观察1、政府小卫星应用美国持续部署,太空发展局(SDA)和国家侦察局(NRO)将持续发射分布式星座至2029年。市场驱动,各国政府加速采用小卫星,推动行业增长。2、发射方式演进质量增长趋势,小卫星平均质量上升,主要依赖中型至重型运载火箭(LEO运力2,269-30,000kg)。轨道转移技术,轨道转移飞行器(OTV)和卫星分配器可能进一步促进中型/重型火箭的应用。小型火箭前景,市场份额仍不明确,随着运营商更多发展中重型火箭,小型火箭市场可能持续受限。3、星座部署动态通信星座进展,2025年小卫星通信运营商将继续部署,初期星座完成后将扩展新星座。国际竞争加剧,欧洲、日本、韩国等计划推出多种规模的小卫星星座。质量影响规模,卫星质量增加可能影响未来星座的整体规模设计。
报告方法论说明质量定义:采用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标准, 将发射质量≤1.2吨的航天器定义为小卫星(涵盖6个最小质量等级),中型以上(>1.2吨)卫星不纳入本统计。统计范围:包含2015-2024年所有已发射的小卫星(无论是否在轨正常运行)。
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