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见证者说丨我们托举东方巨龙,跨进宇宙空间

中国航天事业奋进征程见证辉煌成就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划破夜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寰宇,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丽篇章。

航天梦想的破冰之路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号召后,钱学森等科学家开始布局空间技术。1963年,李颐黎等青年技术骨干组成四人小组,在钱学森指导下系统研究卫星技术,秘密起草我国首部《空间技术发展规划》,为后续工程奠定理论基础。

“651工程”的攻坚岁月

1965年10月的“651会议”成为里程碑,120余名专家历时42天论证形成卫星发射方案。会议确定“东方红一号”卫星质量增至173公斤,轨道参数精确到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七机部八院与一院协同攻关,最终确定“长征一号”三级火箭构型。

研制团队突破整流罩分离、高空解锁防冷焊等关键技术。钱学森曾亲登30米发射塔检查分离机构,周总理多次签发特别公函保障研制,用“专家保护名单”为科技工作者筑起安全屏障。

戈壁滩上的历史时刻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发射场亮如白昼。经历雷雨夜航押运备份火箭、云层奇迹般裂开等惊险插曲后,长征一号划出完美轨迹。当“星箭分离”的捷报传来,钱学森与任新民等科学家相拥而泣——这枚完全自主研制的火箭,实现了中国运载技术从导弹到航天的跨越。

精神传承永续航天梦

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建设,中国航天人始终秉持“以国为重”的信念。李颐黎等亲历者回忆,当年每周向钱学森汇报时收到的潦草字条,如今已成为航天精神传承的珍贵印记。《见证者说》系列作品通过老航天人口述,再现了那段“白天搞设计,夜里学《矛盾论》”的激情岁月。

六十载砥砺奋进,中国航天已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创造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系列成就。这份写在星辰间的答卷,始终印证着: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