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计划于2025年5月29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开启为期十年的深空探测征程。该任务将首次实现对小行星2016HO3的采样返回,并继续对活跃小行星311P/PanSTARRS实施近距离探测,创下我国航天史上单次任务探测双天体的新纪录。
根据任务规划,探测器将于2026年7月4日进入2016HO3环绕轨道,通过四次精确交会机动逐步接近目标天体。在距离小行星2000公里的最终交班点,探测器将以2米/秒的相对速度抵近,采用六自由度控制技术和图像匹配导航实现亚米级精度的软着陆采样。返回舱预计在2027年11月29日以12.1公里/秒的超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其新型梯度防热材料需承受超过3000Pa动压的极端热环境。
任务团队特别攻克了超远距离测控难题,探测器最远工作距离达5亿公里,通信时延长达28分钟。在采样阶段应用的多光谱成像仪可解析0.1米级地表特征,而自主研制的机械臂采样系统能在微重力环境下完成多类型样本采集。返回舱配备的超音速减速伞系统需在2-2.4马赫条件下可靠展开,这项技术将填补我国航天工程领域的空白。
完成采样返回后,探测器将继续执行扩展任务,计划于2035年抵达兼具小行星与彗星特征的311P天体。此次跨代际的长周期探测任务,将为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提供关键样本数据,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