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下旬,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显示,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微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相继获得卫星物联网领域核心专利,标志着我国低轨卫星物联网技术商业化应用取得关键进展。
北京国电高科申请的"物联网卫星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专利(CN119835791A),创新采用动态信道预约技术。该技术通过卫星实时监测地面终端请求数量、设备标识及缓存数据,智能分配信道使用时长,使卫星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可支持"天启星座"等系统实现千万级终端并发接入。目前该企业已布局158项专利,其中60%集中于卫星物联网领域。
深圳市微星物联同期获权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物联网业务传输方法"专利(CN119675756B),突破性实现终端直连卫星传输。其自适应编码技术使设备功耗降低70%,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气象站、海上浮标等场景。该企业虽成立仅四年,已布局26项卫星通信专利,其与中科院合作的"星链物联"系统计划2026年完成48颗卫星组网。
行业分析指出,两家企业技术形成互补:国电高科解决海量终端接入的系统容量瓶颈,微星物联攻克终端直连卫星的能耗难题。这种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向"星座运营+行业应用"的高价值模式转型。
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我国卫星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年增长率超35%。随着6G标准整合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这些核心专利技术正在构建我国在全球卫星物联网领域的关键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