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上海“以赛聚能”打造未来空间产业“强磁场”

深海海底光通信网络布设及运维作业智能机器人系统、商业航天红外遥感与态势智慧感知解决方案等前沿项目近日集中亮相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展现上海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高地的战略布局。

跨学科融合驱动技术突破

君联资本廖威栋指出,当前40%的前沿项目呈现"硬件+软件"跨学科特征。以航空航天为例,光学、半导体、电力电子等多领域技术融合正成为提升创新效能的关键路径。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黄茂潼团队研发的红外智能感知技术已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领域取得突破。其团队通过国际交流持续对标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技术走向全球市场。

上海中车艾森迪展示的深海机器人系统引发关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宋俊辉表示:"海洋装备行业具有天然国际化属性,必须通过全球竞争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政策体系构建产业生态

针对技术规模化应用难题,黄茂潼强调需平衡"高性能"与"低成本"关系,建议政府与市场协同增强产业信心。宋俊辉提出在上海临港建设国家级深海测试基地,构建从特种材料到整机研制的完整产业链。

上海正通过专利保护强化、区域分工优化等机制,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目标。政策创新推动形成覆盖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装备的多元产业格局。

廖威栋认为,面对技术封锁更应保持开放姿态,依托产能优势吸引全球人才。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正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