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重要研究进展介绍(一)
每一次创新求索,都源于坚定信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航天科技工作者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服务国家战略,向着科学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奋勇进军,为科技强国贡献光和热。值此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致敬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在 2025 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宇航学会组织发布 “2025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重要研究进展”。此次发布是继2020年首次发布“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来的第六次发布活动,并且是首次发布宇航领域问题难题的重要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展示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研究进展,在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中国宇航学会将分10期,对此次发布的10个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重要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介绍。以此推动宇航领域问题难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推动宇航领域科技创新与跨学科融合发展,推动对未来宇航领域的探索。一、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的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该科学问题自 2020 年发布以来,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科学与技术方面激发出突出的创新活力。针对这一空间科学领域的典型科学问题,2020 年,国防科工局组建了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实施方案论证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专题论证组。王赤院士担任科学目标论证组组长,聚焦太阳系边际最新研究,围绕“感知地球家园的深空环境,揭秘外太阳系的典型天体”主题,凝练科学目标,给出了初步载荷配置和排序。自论证以来,通过申报和召开第 639 次香山科学会议、ISSI-BJ“探索外日球层和临近星际物质”论坛,多次举行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方案实施论证会和科学目标咨询会,参加美国、欧洲和亚太地球物理学大会,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深空探测学报》《TAIKONG》等高质量期刊发表了重要代表性学术文章,进一步夯实了科学研究和载荷技术的前期基础。此外,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攻关的成熟,太阳系边际探测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按照核动力、平台和载荷等设计相互迭代的发展路线推进论证工作,分三步实现:科学论证(至 2025 年,完成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科学问题综合论证及先期关键技术攻关)、争取立项(2030年前,开展更深研究争取工程立项)和工程实施(2049年,即建国 100 周年,实现飞行距离 100 亿千米,开展太阳系边际科学探测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