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通信——国防信息化龙头,卫星通信与低空经济双轮驱动
一、公司概况:国防信息化装备核心供应商
1. 主营业务及产品矩阵
海格通信是A股稀缺的国防信息化装备全产业链供应商,业务聚焦“无线通信、北斗导航、卫星通信、航空航天”四大领域:
- 无线通信:覆盖军用短波/超短波电台、战术通信系统,核心产品包括H系列自组网电台、北斗时空大数据平台,市占率超60%(火箭军、空军)。
- 北斗导航:全产业链布局(芯片+终端+运营),北斗三代终端已列装多型战机及舰船,2024年高精度定位模块出货量突破300万套。
- 卫星通信:天通/北斗双模卫星终端、卫星互联网地面站设备,参与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配套研发,并率先完成全球首款“天通+北斗”双模抗干扰终端量产。
- 航空航天:子公司驰达飞机主营无人机及航空零部件,产品应用于彩虹系列无人机、翼龙无人机,2025年新增低空经济核心产品“翔翼”垂直起降无人机。
2. 核心财务数据(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注:2025年公司受益于卫星通信订单放量及低空经济业务放量。
二、投资亮点与热门题材
1. 北斗三代商业化加速
- 政策催化:2024年国务院《北斗规模化应用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北斗终端渗透率超60%,2025年广东省率先实现北斗在农业、交通领域全覆盖。
- 公司优势:北斗三代终端已通过军方定型,民用领域中标南方电网高精度定位项目(金额1.5亿元),并与华为合作开发“北斗+5G”车联网模组。
2.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 技术突破:完成国内首个5G NTN卫星通信测试,兼容3GPP R17标准;子公司海格星航布局低轨星座地面信关站,2025年订单达5亿元。
- 订单落地:2024年斩获某军种卫星通信终端订单5.2亿元,占该业务板块收入58%;2025年参与我国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二期地面站建设。
3. 低空经济政策红利
- 产品布局:子公司驰达飞机推出“翔翼”系列垂直起降无人机,续航8小时,载重1.5吨,获美团、顺丰试用订单;中标深圳市智慧低空管理系统(金额8000万元)。
- 市场空间: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超3.5万亿元,公司在模拟训练、空管系统领域市占率超30%。
三、核心竞争优势与市占率分析
1. 技术壁垒与研发实力
- 专利储备:累计授权专利2100项,其中卫星通信相关专利占比26%,主导制定5项国家军用标准。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4.3亿元,占营收18.3%,高于同业均值(12%)。
2. 市场份额与客户粘性
- 军品市场:无线通信设备在火箭军、空军市占率超60%,北斗终端连续6年位列军方采购榜首。
- 民品拓展:与华为合作“北斗+5G”终端,切入车联网及共享经济赛道,2025年民品收入占比提升至35%。
3. 增长潜力:卫星通信与无人机
- 卫星通信:2025年卫星终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毛利率达58%;军用市场预计招标规模15亿元,公司有望获得35%份额。
- 无人机:驰达飞机产能扩建项目2025年投产,无人机业务收入预计从3.2亿元增至10亿元(CAGR 40%)。
四、重点业务进展跟踪
1. 卫星通信:技术突破与订单放量
- 产品进展:全球首款“天通+北斗”双模抗干扰终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2025年列装某新型战斗机;参与我国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二期地面站建设,支持星地融合通信。
- 增长逻辑:军用:2025年全军卫星通信终端招标启动,公司有望获得35%以上份额;民用: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建设低轨星座地面网络,2025年订单或达8亿元。
2. 无人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
- 技术优势:“翔翼”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1.5吨,续航8小时,搭载光电吊舱与合成孔径雷达,可执行全天候任务;自主研发飞控系统,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避障与路径规划,技术指标领先同业两年。
- 商业化落地:应急救援:中标广东省森林防火项目(金额3200万元),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物流运输:与顺丰合作测试货运无人机,单次运载量提升至50kg,2025年试点城市扩至10个。
五、风险提示
- 军品降价压力:2024年部分型号雷达设备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2025年或延续降价趋势;
- 技术迭代风险:6G通信标准尚未统一,卫星通信设备研发投入存在不确定性;
- 市场竞争加剧:中电科、航天科技等央企旗下企业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或挤压市场份额。
六、结论
海格通信作为国防信息化核心标的,充分受益卫星通信与低空经济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