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爱济南
7月27日12时12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山东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再添新注脚。
40颗农业卫星、11颗碳卫星、160颗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等一揽子卫星研发计划,正在密集实施,卫星总装实验室、关键零部件、应用产业园等配套设施统筹布局,人才链、资金链等要素保障协同跟进,上下游创新创业主体纷纷落地……济南三年多前播下的这粒火种,经过“链式”突破,渐成燎原之势。
卫星发射渐成常态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科技创新园内,卫星AIT(总装、集成、测试)实验室已基本完工,微波暗室、真空罐等模拟太空环境的科研设备均已到位。
“这个实验室相当于汽车的总装厂、试车场,标志着济南具备了100公斤级小型商业卫星总装、功能测试以及整星试验的能力。”齐鲁卫星总负责人、山东产研院副院长雷斌告诉记者,之前他们的卫星造好了得出去找实验室,成本高、效率低,而这个基础设施除了满足自用,还能承接全国各地的业务。
201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署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合作协议,济南借此机会,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产业链。此后,已过不惑之年的雷斌从中科院来到济南,投身我省几乎零基础的空天产业。
2021年4月齐鲁卫星一号、四号进入太空,分辨率达到了民用卫星的最高水平。这也是全球第一颗KU波段雷达卫星。山东在空天信息领域迅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齐鲁卫星二号、三号预计今年发射。“这两颗星上天后,就能跟一号卫星互相通话,协同工作。而之前发卫星就像放风筝,每个卫星只与地面单线联系。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是遥感应用领域的一大创新。”雷斌说,齐鲁卫星一号经历了太阳能帆板未及时打开的惊险,攻克了“黑天成像”等难题,为后续的研发积累了经验。
去年4月,齐鲁卫星一号、四号在发射前安装整流罩。卫星顺利升空后,已运行一年多。
雷斌显然不满足于此。他的团队还将建设全球首个由40颗卫星构成的农业卫星星座,首批8颗卫星计划今年完成研制。而为了能在全球碳排放的监测中争取话语权,他们也已开始规划布局碳卫星星座,其中试验星计划于明年初发射。11颗碳卫星组网运行后,将服务于碳收支管理,逐步构建双碳产业链。
在导航卫星领域,山东产研院正与济南市政府、北京未来导航公司推进一个新基建项目:发射160颗低轨导航卫星,依托北斗系统,将导航精度提高到厘米级,让自动驾驶等能够“参北斗”。目前,该项目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研制出4颗试验星,今年计划发射升空。
核心部件济南“智造”
在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行波管生产基地,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刚刚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公司已经具备向航天用户交付高品质空间行波管的能力,以满足全国互联网卫星制造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公司董事长张毅介绍,他们已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九院签署了采购协议。
空间行波管是卫星的信号放大器,此前曾长期依赖进口。2019年11月,山东微波电真空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空天院的科研成果,在济南启动行波管试验线一期项目,建成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实现稳定批量生产。
在济南高新区未来创业广场4号楼国科中心6楼,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已经入驻。“中科亿海微研发的可编程逻辑芯片,在空天信息产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未来该公司计划在济南落地生产基地。”齐鲁中科新动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明说,为支持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他们不断引进像中科亿海微这样的高成长企业,还筹划设立一只空天信息产业投资基金。
“为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我们将打造商业卫星总装及关键单机器件生产制造基地,卫星应用终端设备研发、制造中心以及卫星导航、遥感应用产业示范区。”作为空天信息产业的集聚区,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放卫星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怎么用好。”雷斌表示,上游盯着技术创新,下游围绕产业布局,要让卫星真正实现“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重型柴油汽车的运行状态如何?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尾气排放是否正常?在山东天星北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该公司副总经理何美玲介绍,他们利用北斗融合技术,已经实现全省8个地市超10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以及3万多辆重型柴油汽车的远程监管,并打造了多个智慧环保移动污染源综合监管平台,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精准数据。
今年2月底,山东产研卫星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侯波,接待了威海市住建局的来访团队,该市准备用卫星“管”违建、绿化等。上海浦东已经用齐鲁卫星1号“探漏”,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含氯消毒剂等信号,找出地下供水管网的漏点,准确率提高了10倍。侯波组建了一个“卫星探漏”团队,开发APP服务更多的城市。他说:“农业卫星运行后,可通过多波段的光谱信息,实现卫星治病、捉虫。”
正在运行的齐鲁卫星测运控大厅
去年,山东产研院联合济南市大数据局开发了齐鲁卫星大数据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汛期,齐鲁卫星“牛刀小试”,为河南应急部门提供灾情分析报告;观测到黄河北的草庙王村(已搬迁)一带有沉降,与国土资源部门现场测量的数据一致。随着更多专业卫星的组网,像海岸线的浒苔、赤藻等都能及时预警、发现。
据介绍,济南市联手中科院空天院建设的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和山东产研院构成空天信息产业两大研发“引擎”。政府连续五年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并发行了第一只1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基金,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编审:党群工作部
原标题:《发射将成常态,“济南之星”用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