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航空航天局(KASA)7月17日公布长期探索路线图,宣布计划在2045年前建立月球基地。该机构于去年成立,接替韩国航空航天研究院(KARI)主导本国航天事业,重点开发月球着陆巡视技术及水冰资源利用能力。
部分技术验证已在推进中。近期韩国地球科学及矿产资源研究所在废弃煤矿部署月球车原型机,测试未来太空采矿技术。韩国已具备初步探月经验,2022年8月通过SpaceX火箭发射的首个月球轨道器"享月号"(Danuri)目前仍在环月运行并开展科学探测。
月面着陆是韩国下一阶段目标,官方曾表示力争2032年前实现无人着陆器落月。新路线图进一步提出:2040年前将研发新型月球着陆器,最终于2045年建成月球经济基地。
全球多个国家正推进类似计划。美国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拟在未来十年建设月球前哨站;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协同推进月球基地建设;印度则计划在2047年前完成基地建设。
韩国航天局同时规划2045年前实现火星无人探测。目前全球77家航天机构中仅16家具备自主发射能力,韩国虽位列其中但火箭可靠性仍有提升空间。1995年该国首颗卫星由美国火箭发射升空,2009年首型国产火箭"罗老1号"历经三次发射终获成功,但其100公斤低轨运力有限已退役。
现役"世界号"火箭(KSLV-2)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达1.5吨,2021年首飞后完成三次发射(两成一败),使韩国成为全球第7个具备1吨级卫星入轨能力的国家。正在研发的"罗老3号"(KSLV-III)将瞄准地球同步轨道与深空任务,通过全箭可复用设计实现年发射20余次的目标。
当前韩国航天体系仍待完善,人造卫星与深空探测发展速度有限,载人航天尚无明确规划,私营航天领域亦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