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2025中国商业航天10大产业集群——四川成都商业卫星产业集群

图片
作为中国西部的航天重镇,成都早期在航天电子领域积累深厚,为卫星核心部件提供关键支撑。近年来,成都快速形成了以整星研制、卫星载荷、地面终端为核心的商业卫星全产业链体系。今天我们来聊聊:2025中国商业航天10大产业集群——四川成都商业卫星产业集群。
1
四川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航天工业的核心重镇。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便在此布局中电科10所、29所和30所,奠定了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的技术基础,并孕育出创智联恒、天奥电子等一批专注于卫星通信、时间频率的骨干企业。
2018年,正值国内商业航天步入快车道,国星宇航在成都落地,率先布局低轨遥感卫星星座,开启了卫星产业集聚的新阶段。随后,极光星通、卫讯科技、华力智芯等企业相继入驻,覆盖从卫星平台研发、星上载荷、相控阵天线系统,到遥感图像处理和数据运营的多个关键环节,逐步形成“研制—配套—应用”全链条体系。
2024年12月16日,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再次获得国家级认可。在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成功入选,确立了以成都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卫星与航天产业一体化格局。
图片
2
产业聚集度
成都商业航天企业集聚效应显著,已形成“链主+链属”的梯队格局。全市入库商业航天企业176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上市企业7家,7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成都排名全国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最具潜力的增长极之一。
从卫星产业结构来看,成都企业在低轨遥感卫星整星研制、星载激光通信载荷、导航增强终端、天线阵列设计、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等领域均形成优势,产业链条高度协同。以国星宇航为代表的整星企业牵引上游的芯片设计、天线研制,再延伸至下游的遥感图像智能解译与商业应用,推动形成了从“制造星”到“用好星”的闭环生态。
同时,成都还成功申报了北斗应用试点城市、低空交通管理改革试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进一步带动了卫星导航、测绘遥感、低轨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2024年成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7%,在全国已跃升至第二梯队领跑位置。
图片
3
航天产业园
目前,成都商业航天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成都未来科技城、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青羊经济开发区为主承载的“3+9+N”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依托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青羊区等重点区域,构建起多点支撑、梯次布局的航天产业体系。
以下为成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航天产业园:
图片
4
技术突破
成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由来已久。天奥电子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提供了高精度时间加持,长期处于国内原子钟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拥有完整的时间频率产品体系,频率覆盖范围5MHz~18GHz,频率稳定度10⁻⁵~10⁻¹⁴级。同时,天奥电子也是国内唯一具备芯片级原子钟量产能力的企业。
如今,随着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都的商业航天链主企业国星宇航主导的“星算”计划,旨在构建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的未来算力网络,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新型空天信息基础设施。2025年5月14日,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将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批12颗计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打造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标志着太空计算时代正式开启。该星座具备5POPS的在轨计算能力和最大100Gbps的星间激光通信速率,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性能、低延迟的太空边缘计算服务,形成当前全球最强的太空计算能力,实现了从“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的技术跨越。
图片
5
政策支持
为加快打造以商业卫星为核心的高端航天产业集群,成都市及四川省相继出台多项产业扶持、人才引进和基金支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企业发展的全周期服务保障。
图片
6
产业协同
成都正持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一方面,围绕国星宇航、星际荣耀等商业航天链主企业,打造“火箭制造—卫星研制—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另一方面,通过成立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联盟、北斗规模应用创新联合体等平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方面深度合作。
此外,在区域协同方面,成都正与眉山、绵阳、西昌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成都(整星、整箭研制)—眉山(遥感星座建设)—绵阳(火箭制造)—西部商业航天港建设(发射场)”的商业航天协同布局。
图片
7
未来发展
未来三年,成都商业卫星产业将进入加速扩张阶段,将重点推动星箭协同发展。随着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核心企业持续发力,成都有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成都市商业航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核心目标,到2027年,全市商业航天及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
图片
《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为打造全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明确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