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2025下半年我国可回收火箭研制及发射有望迎来密集突破期

回顾7月,国内可回收火箭领域“战况”密集: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完成归零后的九机联合静力试验;星际荣耀双曲线三号一子级液甲烷贮箱圆满完成低温静力试验;东方空间引力二号“三合一”联合热试车成功;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海上溅落回收发动机、伺服机构及电气设备成功完成4次发动机与控制系统联合摇摆热试车…… 从“技术验证”到“节点攻坚”,2025年下半年我国可回收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有望迎来密集突破期。

国内主要可回收火箭研制单位及产品进展

泰伯智库认为,低轨通信星座已成为火箭发射服务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卫星小型化技术的应用和成本降低让大规模卫星网络部署成为可能,这也直接带来了发射频次与规模的激增。而火箭发射服务价格的持续下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回收复用等技术正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在未来的太空竞争中,具备依赖可回收火箭和大运力火箭的强大发射能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观点

· 全球正迎来第二次火箭发射热潮。在过去六十多年里,全球六千多次火箭发射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占比超过90%。星球大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使得火箭发射领域成为竞争热点。中国火箭发射服务起步较晚。2010年,中国火箭发射次数首次追平美国,在2011年首次超越美国;2016年,中国火箭发射次数首次超过俄罗斯。随后,俄罗斯火箭发射数量逐渐放缓,中国和美国成为火箭发射领域的两大头部国家。

· 火箭发射服务价格持续下降,拼车模式降低太空门槛。以SpaceX的猎鹰9号为例,其低轨道运载成本约为每千克1万元人民币,对全球航天产业成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可回收火箭技术成为研发热点,多家企业积极投入,旨在降低成本、提高运载能力。这种趋势促使各国航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以适应新的产业形势,推动了航天产业内部竞争格局的变革。

· 2025-2030年间,我国卫星发射需求预计将超过7000颗。卫星发射场景作为火箭发射服务市场的核心部分,占需求总数的99.6%。通信卫星方面,高轨卫星互联网已初步组网,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技术验证阶段,发射需求激增,占整体的71.7%;遥感卫星方面,目前遥感星座在火箭发射市场异常活跃,其发射需求占比25.6%;导航卫星方面,其发射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替换,占比2.7%。

二、行动建议

·  国家应强化对商业火箭发射市场的重视程度,并给予系统性、全方位的政策、资源等支持。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商业用途的火箭发射服务预计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市场占比预计将达到69.41%。随着私营企业和国际合作在此领域的不断增加,商业发射服务将见证多元化的创新和投资。

·  液体运载火箭凭借其高比冲、强大推力和可回收能力,预计将在未来的商业航天发射中占据主导地位。泰伯智库预计液体运载火箭的市场份额将达到88%,年均市场规模高达203亿元。相比之下,固体运载火箭的市场份额较小,年均市场规模约为27亿元,占市场总份额的12%。

·  把握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技术和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大在新型推进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火箭运载能力和经济性。重视可重复使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回收与再利用效率,降低单次发射成本。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适应市场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