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光电近日公告,拟与关联方瑞迈投资、非关联方航旅科技、航源智科共同投资设立资阳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其中联创光电以现金出资2400万元,持股30%。
该合资公司将专注于商业航天电磁发射领域,提供高温超导磁体、地面模组等磁电高端装备产品。联创光电主营业务涉及激光和超导行业,但公司提示风险称,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尚无商业化运作先例,后续能否实现商业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商业航天行业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大,且处于发展初期,跨界玩家较少,多与自身业务关联,例如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时空道宇建设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服务于自动驾驶等领域。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2024年该领域融资总额超150亿元,同比增长近40%。
今年以来商业航天融资热度高涨,2024年1-8月发生超40起融资事件,已超2023年全年的35起。6月以来统计的13起融资中,火箭和卫星企业各占六家,另一家为商业载人航天企业,多数未披露具体金额。星河动力作为发射成功率较高的火箭企业,近期获高信资本投资超1亿元,其最新一轮融资仍在进行中。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从2015年发迹,过去五年间出现数十家老牌企业,如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和中科宇航等仍活跃,部分企业已退出。2020年后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新企业大量涌现,6月以来统计的13笔融资中9家成立于2020年后,包括今年上半年成立的星梭科技、微光启航和一苇宇航。
2024年1-8月,天眼查数据显示运营的相关企业达5.5万家,同比几乎翻倍。行业最大单轮融资纪录由垣信卫星保持,2024年初完成67亿元A轮融资,超过此前长光卫星的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
商业航天资本热度主要受国家政策驱动。2014年国务院首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2024-2025年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等多地出台支持政策。2024年6月,证监会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暂时难盈利企业打开IPO通道。
全球商业航天投资中,美国占主导地位,过去十年占比66%;中国位居第二,占比11%,并加速在小型发射和卫星通信等领域的投资;法国、英国和日本分别占10%、5%和2%。2022-2023年数据显示,近五成融资事件为股权融资,A轮和早期融资占比分别为6.91%和12.61%。
政策发布后,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和中科宇航等头部企业已启动上市辅导,业内多家企业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