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星链专题研究

图片
星链是美国SpaceX于2015年提出的全球最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具有传输速率高、覆盖范围广、时延短、易于机动部署等特点。近年来,星链建设如火如荼,为了应对星链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我国启动了“GW”星座和“G60”星座的建设,目前也已进入高频发射阶段,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商业应用价值将进一步被释放,深度、全面了解星链的发展态势与思路,对于推动卫星互联网高速高质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具有不小的意义。

一、市场拓展路径

SpaceX以刚需市场为切入点,逐步向潜力市场拓展。首先,SpaceX面向海洋、航空、陆地等刚需场景,分别开通海事、航空、陆地移动等星链服务。海事方面,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租赁公司塞斯潘、德国赫伯罗特船、丹麦马士基集团等10余家航运和船舶公司已试用或开通星链海事服务;航空方面,夏威夷航空、波罗的海航空、达美航空、卡塔尔航空等公司已通过星链为乘客提供空中网络服务。其次,SpaceX面向高价值用户推出专属服务计划,拓展更大市场空间。2018年以来,SpaceX与美国空军、海军、陆军等开展数十次合作,主要进行星链服务开发、测试、演习应用等。2022年底,SpaceX基于“星链”的技术和发射能力,正式启动了专注于服务政府、国防和情报机构的星盾(Starshield)计划,用于增强美军的太空体系弹性和多样化太空军事应用能力。最后是SpaceX依托第一代星链卫星,创新推出多元化个人通信服务,面向住宅、漫游、海事移动等通信盲区提供随时随地连接服务,用户可按需预订购买;同时,SpaceX公司通过其第二代星链卫星,与全球多家运营商合作推出直连手机业务,让普通智能手机无需硬件改造就能连接卫星,享受文本、语音和数据服务。

二、产业化发展思路

SpaceX通过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和导入,快速构筑强大的产业链护城河。运载火箭方面,SpaceX的火箭回收复用技术已成常态,这不仅降低了星链的发射成本,也提高了星链的发射效率。自2015年首次实现火箭垂直着陆回收以来,SpaceX在9年内达成500次回收,几乎重塑了人类关于运载火箭发射的认知。卫星研制方面,SpaceX采用模块化设计,建设激光通信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自动化生产线及测试设备,实现大规模批量制造。按照SpaceX在今年8月底公布的数据,星链工厂的生产能力可达每天10颗。终端方面,SpaceX联合意法半导体、美光等全球行业领先终端电子元器件供应商,通过对外采购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方式,开发终端设备。商业运营服务方面,SpaceX通过大量收并购,快速吸收相关前沿技术,提供客户服务能力。例如,SpaceX通过收购蜂群技术公司,整体获取其卫星物联网相关技术和资源。

三、国际化合作方面

SpaceX由近及远,通过先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合作,逐步向全球加速渗透星链服务。发展初期,受限于星链初始部署轨道选择和卫星信号覆盖范围,SpaceX先与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合作,落地星链服务。随着星链逐步部署,SpaceX逐渐将星链服务拓展至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2022年10月,日本开通星链服务,成为亚洲第一个开通星链服务的国家。此后,尼日利亚、肯尼亚、莫桑比克、卢旺达、马拉维、缅甸、马来西亚、赞比亚、菲律宾、韩国、越南、印尼等非洲和亚洲国家也批准开通星链服务。从落地场景来看,星链除了用于偏远地区通信、应急抢险救灾等,也用于地缘政治工具、军事应用测试等,例如日本自卫队验证利用星链互联网服务增强现有高轨道卫星通信能力的可行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