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召开政策吹风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解读《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文件提出到2027年,全省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形成年产100发运载火箭和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发射服务、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焉杰介绍,《若干措施》突出"三个聚焦":聚焦落实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将山东商业航天纳入国家总体布局;聚焦巩固海上发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东方航天港发射保障能力;聚焦锻强产业链条,推动火箭卫星研发制造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
文件包含6方面18条具体措施:强化航天基础设施支撑,巩固海上发射和液体火箭试验优势;加强运载能力建设,对海上发射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保险补贴;提升卫星产业质效,对卫星数据算力交易场景和卫星应用大模型分别提供最高500万元和100万元奖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支持烟台打造全产业链核心区,推动济南、泰安形成产业集群,引导青岛发展卫星应用特色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突破,支持国家级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统筹人才要素保障,将航天人才纳入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支持高校设置相关专业。
下一步山东将深化"1+3+N"发展思路:以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为牵引,突出火箭、卫星、航天配套三大领域,实现航天技术在社会服务、产业升级、消费领域的全方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