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从天上的“上帝视角”中看地球一样,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密密麻麻的那些人造卫星正在为我们编织着一张绵延天涯的太空互联网。可谓一路春风吹遍天下,短短几十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的航天事业就从“跟跑”到“并跑”这样一路风雨兼程、迈步迈出世界航天前列的惊人跨越!。在最新的数据公布背景下,中国的在轨卫星数量已悄然突破800颗,顺势稳坐全球的第二把交椅,而这背后无疑就是一场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全方位的较量。

而美国的太空优势却可谓“断层式的领先”——其已拥有近5000颗的各类卫星,仅SpaceX的“星链”计划就将贡献近6000颗低轨的卫星一一将地球上大部分的无线信号都覆盖起来了。不仅为全球的互联网带来了应有的“辉煌”,更将在军事领域大放异彩。
随着星链卫星的广泛应用,乌克兰的战场也逐渐由传统的“有线”作战模式向“无线”的实时通信的现代作战模式转变了,部队的指挥调度、后方的物资保障等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伴随“美国太空军2025”计划的逐步落地,其下一阶段的重点明显将对数据中继和侦察领域的军用卫星的发展投入了数百亿的巨资,将至少100颗军用卫星的发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中美的卫星总数相比,俄罗斯的卫星却仅徘徘徕徕的维持在了174颗左右。如今的她却已身陷一地鸡毛的发展困境,曾经以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的辉煌成就而载入史册的她,如今却已身陷一地鸡毛的发展困境。

基于苏联的解体,原本相对完好的我国的航天产业体系也逐渐支离破碎,长期的经济困扰也使得航天的预算经常处于持续的缩水的状态。尽管仅凭借24颗相对较老的核心导航星体的组合,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也能勉强地保持全球的覆盖面,但其更新换代的速度却始终都无法令人满意,尤其是多数的卫星都已超期服役。
在一具具先进的卫星的升空背景下,一具具重型的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中国的航天事业也随之迈进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令世人瞩目。经过了5个多的“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的55年时间,中国的“用卫星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大更大的贡献”的理想终于从理想变成了现实,现如今我们已将在轨的卫星总数超过800颗,中国用55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华丽的转身。
作为中国航天的骄子,北斗导航系统的35颗卫星所构成的网络不仅实现了对全球的无缝的覆盖,而且其所带来的的精度也达到了米级的高水准,在如汶川那样的灾害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短报文的通信的关键作用。

在卫星的不断增多背景下,原本就相对脆弱的低轨轨道的空间安全问题也随之而起,甚至引起了更为严重的“卫星大爆炸”的危险。在全球卫星的逐渐膨胀至近15万颗之众背景下,其间的碰撞风险也在不断地升高,如今已构成引起地面物质的破坏性碎片的极大威胁。
基于中美俄等国家对太空的军事化与民用化的不断加剧,对太空的交通管理也越来越受重视,近期中美俄三国都相继出台了对太空的交通管理的相关的新政策,如中国出台了《关于太空碎片的缓解指南》等,对太空的碎片的产生以及对地球的危害都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美国的FCC也开始对低轨的卫星的密度的监管,对于太空的低轨的卫星的密度的产生以及对地球的危害都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等。这场太空竞赛的终点线远未到来,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对低轨的深入开发和商业化的推进之际,我国未来五年将将低轨卫星的数量从目前的700多颗大幅提升至1740颗以上,而美国的星链V3版本的卫星更小更密集,俄罗斯也将对其现有的航天局的机构和体制进行一系列的重组力求突破等。
科技的不断进步同时,卫星不仅仅成为我们仰望的“天上的眼睛”,更成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民族的自豪之作,更将成为未来的数字化社会的时空的重要的锚点。这场激荡的太空竞争的不断升级之际, 未来五十年的全球科技的格局也将会被这场由多个世界强国的太空竞争所彻底的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