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钢集团四新产发增材制造事业部完成某型火箭尾翼机体关键部件的试制与首单交付。新黄河记者获悉,火箭尾翼机体对制造精度、材料性能和成型稳定性要求极高,济钢集团制造团队一次性成功试制,验证了在航天级增材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标志着其正式迈入“航天配套实战”阶段。
据了解,通过在空天信息产业持续布局,济钢集团已掌握火箭发动机构件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设备可满足300mm-650mm幅面产品制造,形成“精密+大型”互补制造能力。在生产体系上,其打造“快速打样-小批量试制-规模化交付"柔性服务模式,具备“设计-材料-工艺-后处理-检测”全产业链资源服务能力,可提供从拓扑优化到产品检测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此次火箭尾翼机体首单任务对济钢集团增材制造事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为确保顺利交付,该团队在国庆假期前就周密准备:从原材料烘干筛分、设备参数调试,到生产流程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各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假期期间,该团队成员主动坚守岗位,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在历时315小时50分钟的3D打印过程中,该集团增材制造事业部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值守模式。团队成员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精准记录工艺参数,严格完成材料预处理工作,同时承担设备巡检与故障处置任务,确保了生产过程的万无一失。
经过十余天昼夜不停地奋战,该部件打印任务于10月20日完成。该团队成员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取件、清粉等后续工序,并以最快速度完成产品包装和外协运输。就在首单产品送出的当天,该团队已开启第二单试制工作。
此次火箭尾翼机体这一关键部件的成功试制,标志着济钢集团增材制造事业部正式迈入“航天配套实战”阶段。通过精细化、标准化操作,其团队不仅实现了一次性成功试制,更验证了在航天级增材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为济钢在空天产业“实体制造”领域树立了能力标杆。
济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单切入航天配套赛道,打开了全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不仅为增材制造事业部后续承接火箭发动机等更多核心零部件订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助力济钢加快形成“测试+生产+总装”产业格局,为济南市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高地注入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