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马斯克在公开场合多次对该决定表达了不满,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德夫公开表示将重新开放阿尔忒弥斯3号月球着陆器竞标后不到两周,SpaceX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篇详尽的技术更新文章,首次公开承认正在评估一套“简化的任务架构和操作概念”。
SpaceX在文章末尾提到,公司已经“分享并正式评估”这套新方案,并相信它“将带来更快的重返月球速度,同时提升乘组安全性”。对于一个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完成49个合同里程碑、生产了超过30艘星舰原型机的项目来说,在关键节点提出架构简化,意味着技术路线的重大调整。
按照SpaceX最初的设想,星舰月球着陆器由于自身质量庞大,无法携带足够燃料完成地月往返全程。因此需要先发射一艘“轨道燃料库”版本的星舰到近地轨道,随后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十几艘加油机版星舰,通过船对船对接将低温推进剂逐一转移至燃料库,直到将其加满。只有完成这场规模浩大的太空接力,着陆器才能获得足够动力前往月球。
这套方案的技术难度不言而喻。SpaceX原计划在2025年3月进行首次船对船推进剂转移演示,但这一测试至今尚未完成。就在上周的一次行业会议上,SpaceX高管证实,首次推进剂转移演示已推迟至2026年某个时候进行。这意味着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最关键的技术节点上,SpaceX已经比原计划晚了至少一年。
SpaceX并未公开简化方案的详细技术细节,但竞争对手蓝色起源同期提交的方案提供了一些线索。据知情人士透露,蓝色起源为阿尔忒弥斯3号提出的新方案完全消除了空间推进剂转移需求。该方案将使用蓝色起源正在为阿尔忒弥斯4号开发的较大型“蓝月2号”着陆器,以及一个正在测试技术的较小着陆器“蓝月1号”。通过采用这种更保守的技术路线,蓝色起源声称可以在2028年完成任务准备。
SpaceX的简化方案很可能也在类似方向上做调整。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在轨加注次数。目前方案需要十几次对接和推进剂转移,每一次都是风险点。如果能通过优化飞行轨道、减少载荷重量或改进推进效率,将加注次数降到更可控的范围,就能显著降低任务复杂度。SpaceX在Flight 6测试中已完成约5吨低温推进剂的舱间转移演示,为未来全尺寸推进剂转移提供了关键数据。
另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借鉴蓝色起源的思路。蓝色起源的新方案最大特点是“消除在空间进行任何推进剂转移的需要”。SpaceX未必会完全放弃在轨加注,但可能会采用混合方案,比如使用一艘专门优化的较小型登月器,或者改变任务剖面,让星舰只负责部分飞行阶段。
SpaceX在这篇更新中着重强调了公司在核心星舰系统开发上取得的进展。已经完成的49项合同里程碑中,绝大多数按时或提前完成。包括在全尺寸舱室模块中进行的月球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演示;对接适配器的鉴定测试;着陆腿的全尺寸跌落测试;猛禽发动机的月球着陆节流测试。
SpaceX还专门建造了一个飞行级星舰HLS舱室,配备完整的航空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乘员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这个硬件将用于系统级集成测试,也为未来月球探险者提供高度逼真的训练环境。登月器本身的设计已经相当成熟,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把它送到月球。
按照最新时间表,SpaceX计划在2026年进行两项关键的HLS专属飞行测试:长时间在轨飞行测试和在轨推进剂转移飞行测试。星舰V3架构已经配备了对接口,可以配置为带有对接探头的加注飞船。推进剂装载连接点也已更新以支持在轨推进剂转移。交会对接将使用DragonEye导航传感器。
简化方案的另一个可能维度是任务架构的调整。比如,让星舰作为单向运输工具,将宇航员和装备送到月球表面,但返回地球时使用另一种飞行器。或者分阶段实现能力,先用简化版本完成首次载人登月,再在后续任务中逐步增加复杂度。
不过,任何简化都意味着某种妥协。如果减少在轨加注次数,可能意味着减少可以运送到月球的载荷重量,或者限制任务的灵活性。如果采用专门优化的较小登月器,就无法充分展示星舰作为通用深空运输系统的潜力。
但SpaceX目前面对的是明确的时间压力和竞争对手的威胁。蓝色起源的“蓝月2号”登月器虽然运载能力不如星舰,但技术风险更低,而且蓝色起源已经获得了阿尔忒弥斯4号的合同。如果SpaceX无法在阿尔忒弥斯3号上守住阵地,可能失去在未来月球探索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SpaceX此时发布这一系列消息显然希望向NASA和公众传递两个信息:他们的开发进展依旧扎实;他们依然具备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愿意根据国家优先事项调整方案。简化方案的具体内容可能要等到NASA完成对各公司提案的评估后才会公开。NASA发言人表示,将组建一个由学科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评估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