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contact@futurespace.cn

电话

(86)010-82949816

S34失利为星舰第九飞蒙上阴影

SpaceX正为星舰第九次轨道级试飞(IFT-9)加紧发射前测试,计划使用刚在德州星舰基地梅西测试场完成低温测试的飞船S35和助推器B16。然而,第二代飞船连续两次失利,迫使SpaceX不得不双线作战:既要为IFT-9做准备,又要破解导致连续失利的工程难题。还引发FAA双重事故调查,可能大幅延误审批进程。尽管马斯克投放乐观信号:预计下一艘飞船将在四到六周内就位。但无法抹掉两艘飞船失利已经为星舰第九飞蒙上了阴影。
●超重型B15:美中不足
最近的星舰第八飞表明,超重型助推器B15表现出了强大的可靠性,尽管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助推器B15在上升阶段表现完美,这是超重型助推器连续第四次飞行未出现发动机故障——在火箭技术领域,这堪称一项壮举。然而,返回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返航点火阶段,13台发动机中有两台未能点火,导致燃烧时间延长。随后,在着陆燃烧阶段,之前未能重启的一台发动机再次失灵。这些故障发生在内圈10台发动机中,核心三台发动机未受影响。即便如此,B15依靠「发动机失灵容错能力」化险为夷,这一设计允许其在最多损失3台发动机的情况下仍能完成任务。着陆过程本身堪称一场视觉盛宴。与以往不同,助推器以更垂直的姿态降落在发射塔的「筷子」机械臂之间。细心的观察者注意到,B15被捕获时略微偏离中心,但机械臂灵活调整,成功捕获助推器,并通过轻微旋转抵消了之前两次捕获中观察到的摇晃,这一操作显示出系统日益成熟的精妙。着陆后,B15被送回生产基地,第三次成功捕获助推器为今后可能的重复使用铺平了道路。星舰工程师们清楚,必须对发动机故障进行深入调查,以确保未来的可靠性。原计划IFT-9尝试首次复用超重型助推器很可能受飞船失败影响而推迟。
●飞船34:谜团待解飞船34的结局则是一场悲剧。飞行至8分07秒,一台真空版猛禽发动机疑似爆炸,引发一系列连锁故障。摧毁了所有三台中心发动机,总推力损失超过50%(约180吨)。飞船随即以每秒30度的角速度进入失控翻滚,最终在重返大气层时解体,或是二次爆炸彻底损毁。残骸散落范围超过500平方公里,覆盖巴哈马和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甚至导致迈阿密机场停飞超过2小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随后责令SpaceX针对此次事故展开调查,而对IFT-7的审查尚未结案,尽管SpaceX已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有分析人士给出最悲观预判,由于S33、S34两起事故接连发生,使得SpaceX面临双重调查压力,FAA审批周期可能延长至6个月以上。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层出不穷。观察者注意到,在飞行7分50秒左右,发动机舱内出现了大量推进剂泄漏,随后起火,这很可能是导致S34毁灭的直接原因。一些专家推测,故障可能源于真空版猛禽发动机的喷嘴延伸部分再生冷却歧管烧穿,可能是由于液态甲烷流动不均所致。耐人寻味的是,SpaceX之前将飞船S33事故归咎于「谐振问题」——破坏性振动放大。两起事故都指向第二代飞船(Block 2)设计变更中的深层问题,尤其是真空版猛禽发动机的甲烷传输管路由共享主管道改为三条独立细管。这些细长的管线在液氧罐接近耗尽时,可能因共振而出现灾难性后果,而这一场景在地面测试中难以重现,因为液氧常被用作压载物,抑制了振动的显现。目前尚无SpaceX的官方说法证实这一猜想,更没给出解决的时间表。然而,马斯克一如既往地乐观,他在X上称这只是「小的挫折」,预计下一艘飞船将在四到六周内准备就绪。但连续两次在几乎相同任务节点失败,让SpaceX面临巨大压力,必须尽快诊断并修复缺陷,否则推进剂转移演示、飞船捕获,以及登月目标的时间表将进一步推迟。●IFT-9前路漫漫尽管遭遇重大挫折,星舰基地依然照常忙碌。可能还是下一次发射组合体的飞船S35和超重型助推器B16,仍处在测试阶段。B16已经历两次低温验证测试,S35刚完成第三次低温测试,返回生产基地,移入巨湾2号(Mega Bay 2)。S36同在巨湾2号,已安装传输管路和发动机的部分组装,目前完成了堆叠工作。星舰未来路径取决于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修复较为简单,飞船S35和S36可以通过改装升级,避免重蹈覆辙。然而,如果问题严重需要大幅重新设计,这两艘飞船很可能面临报废命运。而SpaceX将把精力转向飞船S37的重大改进,这不仅会大幅延期IFT-9发射日期,还会推迟飞船捕获、在轨加油测试等关键里程碑。目前,星舰工程师们正处于全力攻关模式,在迭代测试与寻找根本原因之间寻求平衡。星舰的征程,既有辉煌胜利,也有艰难挫折,依然扣人心弦。未来几周,星舰基地动向将揭示IFT-9能否按计划向前推进,还是成为陡峭学习曲线中的又一篇章。一如既往,全球航天界的目光聚焦在南德克萨斯博卡奇卡。看SpaceX如何再次迎难而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