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薇宇通科技有限公司(也称AZSpace)董事长张晓民上周对中国媒体《证券日报》表示,“我们计划在2027年或2028年正式进行轨道载人飞行试验。”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载人航天任务仅由中国载人航天局(CMSA)使用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飞船执行,但这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发生变化。
AZSpace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航天器制造和太空旅游,并得到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其新宣布的载人轨道计划标志着其雄心壮志的重大扩张。然而,关键细节,如资金来源和潜在的国家支持,仍不清楚。
此前,中国中央政府将商业空间指定为重点支持和促进的新兴产业。地方和省级政府也在寻求吸引商业太空公司,培育太空生态系统。
目前尚不清楚AZSpace计划的资金来源,也不清楚该声明是否会引起投资者的兴趣。目前尚不清楚该公司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其可重复使用和载人航天器计划获得国有技术。
更具体地说,张制定了公司2025年的计划。它将发射自主研发的B300航天器,随后发射更先进的DEAR-5航天器。
该公司计划分别于今年7月和9月进行这两次飞行,张补充说,该航天器将进行在轨对接验证和再入测试。
此前,DEAR-1于2023年12月在iSpace Hyperbola-1固体推进剂火箭上发射。该航天器仍在轨道上,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有意或曾经有意作为其任务的一部分重新进入轨道。DEAR-3微重力研究平台基于B300,有效载荷能力高达300公斤,去年12月在Kinetica-1火箭发射失败时丢失。
DEAR-5将比DEAR-3具有更高的有效载荷能力和服务能力。它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有效载荷管理系统,以满足更复杂的用户需求。
AZSpace还在开发C2000航天器,其有效载荷能力为2000公斤,作为载人航天器的垫脚石。后者的时间表似乎非常雄心勃勃,没有提到任何发射合作伙伴。
它并不是唯一一家瞄准太空旅游的中国商业公司。发射公司CAS航天公司和深蓝航空航天公司正在开发亚轨道航天器,以提供与蓝色起源及其新谢泼德系统类似的服务。另一家年轻的航天器制造商Interstellor也在研发用于亚轨道旅游的航天器。
中国目前正在考虑扩建天宫空间站,并向游客开放,但没有提供后者将如何运作的细节。
2014年底,中国开始向商业活动和私人资本开放太空领域。最初的努力主要局限于小型运载火箭和小型卫星,然后扩展到具有潜在可重复使用性的更大的液体推进剂发射器、一系列空间系统和应用、遥感和通信星座,以及最近为天宫空间站服务的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货运航天器。两个低地球轨道巨型星座被视为商业发射公司可能建立的合同来源。
随着AZSpace现在推动载人轨道航天,中国的商业部门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私营企业与中国国有的载人航天机构一起进行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