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火箭制造基地呈现集聚化趋势,未来将就近发射场布局以提升可复用火箭效率,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发展。
SpaceX星舰试飞因燃料泄漏失败,马斯克称进步显著并计划加快后续发射。
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7日成功发射24颗星链卫星至极地轨道,助推器第13次回收,将覆盖高纬度地区。
国内将波音与SpaceX分别视为传统与商业航天代表,但两者均为私营企业,揭示分类矛盾及国内商业航天发展问题。
近日,星河动力航天制造基地(一期)在南京六合开工,聚焦大型可重复火箭智能制造。
银色轨迹公司发布首款不锈钢液氧甲烷可回收火箭晨昏线五号,具备三种运载模式,采用气动舵与着陆腿协同回收技术。
Rocket Lab收购军用卫星传感器商Geost,以现金加股票方式获取导弹预警技术,增强竞标五角大楼卫星项目能力。
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火箭进入全箭总装测试阶段,计划9月出厂执行神舟飞船发射任务,严保质量 。
从蓝箭航天发展看,固体火箭研发约3年,液体火箭约5年,可复用火箭约6年,影响因素众多 。
多国留学生在长春参加科技创新之旅,体验航天、光学及汽车制造技术,感受中国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