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湖北省两会上,湖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教育文化专委会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表示,湖北省北斗专精特新产业优势突出,通过北斗赋能商业遥感卫星和商业通信卫星,可以提升水利、交通和电力等相关领域的灾害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实现更高效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为我国在全球卫星应用领域的竞争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1月1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抱龙峪试验区首次实现液氧煤油发动机工艺验收试车“一日三试”,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主动力发动机适应批产交付的试验验证能力再获提升,有力支撑更高频次的发射任务。实现两型液氧煤油发动机“一日三试”尚属国内首次。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灾害易发地区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通信网络抗毁韧性切实增强,极端场景保障能力大幅跃升。特别强调,要统筹利用公众通信网、专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重点提升灾害多发易发地区、重点国有林区、边境地区、重要国省干线等的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卫星网与地面网的融合协同和统一调度,加快在易灾乡镇建设超级基站。
北京时间1月17日12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巴基斯坦PRSC-EO1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路一号卫星和蓝碳一号卫星。
在202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成为一个热词,屡屡被提及。海南省政府部署今年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时,把“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排在第三项。海南省省长刘小明强调,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2025年,北京将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
1月14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开幕会议获悉,海南今年将聚焦“五向图强”,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创造国际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最长纪录,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到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骨骼肌细胞的自噬现象……中国空间站自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以来,凭借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独特环境条件,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多个国际“首次”。
北京时间1月13日11时,中国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01组1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日前,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开征求《黑龙江省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特别提到对成功发射入轨投运的卫星(含卫星平台)、离子或霍尔推力器和高通量载荷按销售价格的5%给予奖励,单个设备不超过100万元;对试验卫星按卫星发射重量1万元/千克的标准,给予卫星制造企业单颗不超过100万元奖励,每户企业每年奖励最高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