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商业化需实现星地网络无缝融合,通过分层协同及智能流量分配应对技术挑战,构建6G空天地一体化生态。
低轨卫星互联网作为目前最重要的“航天+”市场,是驱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加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聚焦商业航天产业维度,探讨卫星互联网发展路径,卫星互联网卫星作为太空“基站”的实体部分和地面基站的重要补充,是未来6G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类比地面通信网络架构,提出标准化与产业链整合方向,展望天地融合趋势。
卢森堡物联网公司OQ Technology获欧盟1750万欧元资助,通过近地卫星实现手机直连,计划2026年发射首颗升级卫星,布局千亿美元天基通信市场。
2月8日,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发布通知,印发《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了利用卫星互联网进行军事信息传播的行为边界,旨在维护军队形象、保障国家安全和军事利益。
日前,雄安新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围绕率先培育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标志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生命科学、未来能源、未来产业科技服务三大新增长领域,大力发展量子科技、鸿蒙欧拉、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等未来产业创新技术,构建梯次合理、融合发展的未来产业体系,以及实施未来产业发展六大行动,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上有所作为,在新发展赛道上突破先行。
12 月 5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 18 星”成功发射千帆极轨 03 组卫星,其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卫星互联网以卫星为“基站”,可服务偏远地区等传统网络难接入区域,已在多场景应用但与地面网络相比有不足且两者将互补融合,多国推组网计划,我国也加快步伐且申请大量低轨卫星,不过其发展面临空间资源紧张、发射场与火箭及技术等挑战,我国已出台系列举措推动其发展,未来还需在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上突破。
2024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12月1日至3日在海南文昌举办,国内外航空航天机构和组织代表、低空经济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参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航天商业卫星公司”)董事长李军在论坛作专题报告时,首度公开披露了该公司互联网卫星(亦称新一代低成本卫星)的产品设计理念,即标准化、低成本、集成化、数字化、规模化。
10月8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松江区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产业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区商业卫星批量化智造能力达到300颗/年,在轨运营卫星数量达到600颗左右。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左右,其中,“链主”企业达到3家以上。力争成功创建卫星互联网领域市级特色园区,进一步提升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8月21日,2024松江区首届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上发布了《松江区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产业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计划),计划到2026年,全区商业卫星批量化智能制造能力将达到每年300颗,在轨运营卫星数量将超过600颗,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