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布Xiaomi 15 Ultra,全球首款支持天通卫星数据功能的大众智能手机,实现无网络覆盖下的实时通信。
NASA木卫二快船3月1日将借火星引力调整轨道,测试设备并为后续地球弹弓加速及2030年抵达木星铺路。
Orbcomm推出OGx卫星物联网方案,凭借高速传输、大数据处理及灵活定价赋能农业、运输、油气等多行业智能化转型,推动高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联发科联合多方成功完成全球首次LEO卫星5G-Advanced技术测试,推动5G-A标准部署,助力偏远地区网络覆盖。
2024年11月,SpaceX“星舰”完成第六飞,首代研发收官。其通过测试驱动开发模式实现高效迭代,获国际航天机构认可并中标登月计划。
中国计划2029年发射太阳极地轨道天文台,借助木星引力进入高倾角轨道观测太阳两极,首次获取磁活动周期及太阳风数据,助力研究空间天气影响。
香港科技大学牵头研制全球首款轻小型高分辨率高精度二氧化碳(CO₂)和甲烷(CH?)点源协同探测仪载荷,该仪器能更精准地监测特定范围温室气体的排放浓度,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制订和评估减碳政策提供关键数据。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北京时间1月23日凌晨在线发表一篇由中国科学家团队领衔完成的天文学研究论文称,研究团队在距离地球逾16万公里之外的太空首次探测到上升调的合声波(“太空合声”),这是沿地球磁力线传播的电磁辐射暴,其转换成音频信号后听起来就像清晨的鸟叫声“啁啾”。
近日,我国南极中山站首次实现自主卫星网络通信。在没有地面光纤等基础设施的南极,所有通信都依赖于卫星网络。卫星就像家里的路由器,卫星网络就像Wi-Fi,卫星网络带宽越大,网速也就越快。
2024年12月21日至25日,星邑空间作为“双星”测运控组织实施单位,调集所属的二十余套测控设备对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实施了第二阶段轨道控制,仅用5天时间完成了13次轨道控制,精准高效的建立了04星以03为中心的近距离“面外椭圆绕飞”构形,并控制“双星”启用了自主编队保持功能,开创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双星”编队绕飞控制新纪元,再攀商业航天空间操控技术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