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完成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验证复杂管道适应性和安全性,仿生设计攻克变径运动难题,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四维推出卫星影像在线取证服务,助力案件侦破;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将于2025年在黄山举办;河源航天紫云英提升地力助增收;日本XRISM卫星观测成果登《自然》;英国残疾宇航员将参与国际空间站任务。
嫦娥六号携月背样品成功返回,我国航天再获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祝贺并强调深化深空探测,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多项成就展现创新实力,迈向航天强国。
中国联通于2025年1月23日启动“低空智能网联创新系统工程”和“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天地一体融合试验网建设工程”,旨在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瓶颈问题,并推进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用市场拓展。中国联通已完成国内首个NR NTN低轨在轨试验,实现了稳定的数据业务和高质量的卫星通话,标志着其在低空经济和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战略布局。
中国的国家太空事业经常成为头条新闻,但地方层面的转型正在中国更广泛的太空战略中发挥另一个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正在推出培育商业航天产业的政策,并试图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新兴航天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创造国际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最长纪录,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到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骨骼肌细胞的自噬现象……中国空间站自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以来,凭借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独特环境条件,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多个国际“首次”。
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后续将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按年度例行发布。
近日,中国电信研究院完成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卫星密钥分发能力和高通量卫星通信能力的天地一体5G量子加密安全创新试验,该试验是全球首个融合了“两星三网”的创新应用,实现基于量子加密的5G卫星通信能力,促进了量子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应用融合,进一步拓展量子卫星的应用场景。
成立仅半年,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时空信息集团)公开招标项目的订单金额已有上亿元。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7日在珠海闭幕。本届中国航展签订了总值约2856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吸引近59万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