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签署航天员合作协议,巴方将派员赴华受训并进入中国空间站,系中国首次培训外籍航天员。
马斯克提议国际空间站两年内退役,早于美俄原计划,SpaceX获NASA合同设计离轨飞船,引发过渡期争议及多方利益冲突。
中国空间站完成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验证复杂管道适应性和安全性,仿生设计攻克变径运动难题,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马斯克建议NASA两年内让国际空间站脱轨以专注火星任务,或加剧与航天局及行业关系紧张,并影响轨道持续存在计划。
欧洲残疾宇航员麦克法尔通过医学认证,成为首位获准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残疾人,欧空局称其推动太空包容性。
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创造国际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最长纪录,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到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骨骼肌细胞的自噬现象……中国空间站自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以来,凭借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独特环境条件,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多个国际“首次”。
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后续将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按年度例行发布。
在本届美国国会的最后几天,参议院提出了一项美国宇航局授权法案,该法案将指示美国宇航局加快商业空间站的工作,并解决科学项目的成本超支问题。
商业空间站开发商Vast space与SpaceX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两次私人宇航员任务送往国际空间站,等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批准。Vast于12月19日宣布,它已与SpaceX达成协议,将两艘载人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谓的私人宇航员任务。
Axiom Space于12月18日宣布,将在本十年末部署一系列模块,以组装其Axiom站,从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有效载荷功率热模块(PPTM)开始Axiom最初计划在2026年底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一个栖息地模块,随后是第二个栖息地模块和一个研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