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钧天航宇完成数亿元 B 轮融资,资金将用于 SAR 卫星研发生产基地等建设,其首颗 SAR 卫星已研制完成。
NISAR卫星发布首批地球表面图像,展示缅因州沙漠山岛等地表特征,体现NASA与ISRO合作成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孙光才团队研发 “星载 SAR 多域仿射尺度变换成像理论”,解决卫星 “近视”“散光” 难题,已应用于多颗国产卫星,获科技奖且服务救灾等领域。
Isar Aerospace公司首次Spectrum火箭发射失败,因姿态控制建模错误和阀门无意打开触发自毁系统。公司已修正问题,计划年底前第二次轨道发射。
日本IHI与英国SatVu合作,扩大地球观测星座,增加热成像卫星。计划100颗卫星,2026年发射,2030年完成,用于国家安全等。
8月28日欧盟委宣布,斥2.4亿欧元扶持阿维奥Vega-E与Isar Spectrum火箭,欲凭本土可复用绿色火箭摆脱对外国供应商依赖 。
8月19日,我国首颗全极化商业SAR卫星“海哨二号”在酒泉发射成功,将支撑海洋、极地等应用,提升观测时效性。
Umbra公司进军航天器组件领域,开设新业务线扩大供应商范围。原为SAR数据公司,有5颗卫星运行,未来将发射更多,并宣布提供自用组件。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25年7月30日成功发射NISAR卫星,由NASA合作研制,用于地球高精度动态监测。
电子火箭于2025年8月5日从新西兰玛西亚半岛成功发射日本QPS-SAR-12卫星,任务代号丰收女神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