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中国天问二号结合近地小行星样本返回和彗星交会任务的航天器已抵达西昌航天港进行发射准备
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份声明,天问二号宇宙飞船于2月20日抵达中国西南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国家航天局含糊地表示,发射计划于今年上半年进行。此前,官员们表示,该任务将于2025年5月左右用长征3B火箭发射天问二号将首先瞄准近地小行星卡莫阿勒瓦(2016 HO3),由于其共轨动力学,它被认为是地球的准卫星。它的目标是从直径约40至100米的小行星上收集样本,并在2027年左右将其运送到地球。据研究人员称,Kamo oalewa可能是撞击事件后被炸入太空的一块月球然后,主航天器将前往主带彗星311P/PANSTARRS,该彗星具有类似小行星的轨道特征,但也具有类似彗星的活动这两个任务阶段旨在深入了解近地天体的组成和演化,了解水和有机分子的分布以及早期太阳系的历史声明中写道:“发射场设施状况良好,发射前测试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进行。”天问二号将使用两种采样技术从小行星上收集材料。这些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OSIRIS-REx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2使用的触地即走(TAG)方法,以及一个在着陆腿尖端进行演习的锚和附着系统该任务的早期提议,当时以14世纪出生的中国海军上将和探险家郑和的名字命名,表明该航天器的目标是收集200至1000克的样本对样本的分析旨在揭示小行星的性质和起源,分析其矿物含量,并与其他小行星进行比较虽然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了嫦娥五号和去年嫦娥六号两次从月球近端和远端返回样本的任务,但再入舱的速度将更大,这增加了新的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于2023年为该任务进行了高空降落伞部署测试。与月球采样任务相比,卡莫阿勒瓦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需要不同的方法在月球上定居并获取样本2012年,中国首次造访小行星是4179颗Toutatis,当时嫦娥二号月球轨道飞行器将其作为一项扩展任务目标向地球运送样本并不是任务的结束。航天器将释放一个返回模块,该模块将重新进入大气层,但也会使用接近地球的方法进行重力弹弓机动。这将使主航天器前往主带彗星311P/PANSTARRS,预计于2034年左右抵达这颗彗星被视为研究小行星和彗星之间过渡天体的理想目标。它的轨道距离太阳1.94到2.44个天文单位,预计航天器将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与该天体会合。天问二号航天器将对彗星进行遥感,以表征其轨道、形状和自转,检查其表面成分和挥发性元素,并研究尘埃排放和活动机制,以了解主带中的彗星行为
天问二号携带了一套科学仪器来分析其目标。多光谱和红外光谱仪将研究地表成分,而高分辨率相机将绘制地质特征图。雷达探测器将探测地下结构,磁力计将搜索剩余磁场。尘埃和气体分析仪将检查彗星活动,带电粒子探测器将研究太阳风相互作用。据了解,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为粒子探测器做出了贡献天问二号任务是中国不断扩大的深空野心的一部分。它是继2020年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轨道飞行器和着陆任务之后的又一次。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成功登陆红色星球。天问三号将是一次火星样本返回任务,将于2028年底或2030年左右发射天问四号将于2030年左右发射。它将包括一个太阳能木星轨道器,该轨道器将观测该系统,然后进入木卫四卫星的轨道。一种较小的、由放射性同位素驱动的航天器,用于飞越天王星
中国研究人员去年呼吁将重点放在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上,理由是尚未开发的突破性发现和技术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