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全球食品饮料论坛召开前夕,全球食品饮料论坛博鳌智库专家、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教授接受专访,系统披露我国航天生态农产品产业最新突破。
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现状,郭锐教授指出航天育种技术已进入技术突破与规模发展并进阶段。以陕西米脂县航天育种项目为例,"米谷一号"品种已完成8代地面选育,亩产达320公斤以上,抗病抗旱性能突出,2024年在三县推广面积超16万亩。该品种已取得农业农村部DUS测试报告,现正进行国家新品种登记。
全国范围内,航天育种品种累计推广1.5亿亩,创造经济效益约3600亿元。2024年实施的《航天生态农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推动产业向青藏高原等特殊生态区域延伸。
针对新发布的三大团体标准,郭锐教授强调其构建了全产业链规范体系。标准明确禁用化学农药、建立循环农业模式,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目前甘肃太空紫苏籽油、青海太空枸杞芽茶等产品已进入高端市场,西藏青稞空间搭载实验进入地面选育阶段。
标准实施推动形成"太空诱变-地面选育-规模种植-深加工"全产业链条,陕藏合作的青稞项目将育种周期缩短至3-4年。团体标准更对标国际生态农业趋势,为2025年全球展示及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作为行业评定权威机构,陕西省航天育种中心已累计将600余份植物材料送入太空,成功培育20多个新品种。中心建立的"西安分析+山南选育"模式,配合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正构建智慧农业新范式。国家超算中心参与的科技生态总部基地,加速推进技术转化应用。
对于即将召开的论坛,郭锐教授建议设立航天农产品品鉴专区,推动中阿标准互认,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建立进出口绿色通道。同时倡议成立"全球航天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应对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挑战。
郭锐教授现任航天育种(杨凌)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航天育种课题组组长等职,是我国航天农业领域领军专家。
第三届全球食品饮料论坛与第九届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将于2025年5月19-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