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天兵科技刚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标志国内商业火箭初步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的工程能力。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首款近地轨道运力有望突破20吨的大型液体火箭,天龙三号箭体长72米,起飞重量约600吨,一级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核心性能直接对标国际主流的SpaceX 猎鹰9号火箭,近地轨道运力可达22吨,实现“一箭36星”组网发射,将有效填补我国火箭运力缺口,为国内卫星互联网的超大规模组网提供高可靠、高频次、低成本的发射解决方案。
在技术层面,天龙三号大运力液体火箭集成了5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首次应用的有30余项。在动力系统上,天兵科技通过大规模应用3D打印技术,将天火十二发动机约90%的零组件进行一体化打印。在推进剂选择上,沿用天龙二号全球首次飞行验证的煤基航天煤油,有效降低了燃料成本,结合硫分离技术大幅改善发动机结焦问题。在关键子系统上,自主研制的三冗余计算机通过采用工业级元器件。
为实现从“技术成功”到“商业成功”的关键跨越,天兵科技正加快推进其技术成果向批量化交付能力的转化。就在启动上市辅导前,天兵科技刚刚完成Pre-D轮和D轮合计近25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火箭批产的备产备料、新一代发动机与火箭的研制。
目前,天兵科技已构建起从火箭自研、规模制造到专属发射工位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河南火箭发动机智造及动力试验中心、苏州火箭智造基地、无锡火箭智造基地、酒泉专用发射工位等为核心的航天智造体系,已初步具备年产30发天龙三号大运力液体火箭及500台天火系列发动机的制造能力,为其大规模商业化交付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将商业航天纳入支持范围,为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打开通路。
与此同时,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已全面提速。业内预计,低轨星座组网将带来超过3万颗卫星的发射需求。能否提供“高可靠、高频次、低成本”的发射能力,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此背景下,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正迎来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构建”的战略机遇期。天兵科技此时推进上市辅导,被视为其提升整体商业化能力、应对未来规模化发射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接资本市场,企业将进一步完善量产与交付体系,强化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能力,初步形成以规模智造和批量发射为核心的长期竞争优势,支撑国家低轨星座组网部署和“占频保轨”战略。
未来,中国商业航天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火箭的成功发射,而是涵盖技术自主性、量产稳定性、发射经济性与生态协同性的综合较量。
目前天兵科技以全链条核心技术为根基,以规模智造与高频发射能力为支撑,正在率先走通从技术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的商业化路径,其发展进程也将成为中国商业航天能否实现体系化跃升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