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再传重磅消息!载人登月工程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就位——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已正式列入2026年飞行任务清单,将于明年实施首飞。在这一关键里程碑的背景下,中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的宏伟计划迈出了决定性一步,将在不久的将来把中国人的足迹带到月球南极。
梦舟飞船的亮相堪称“跨越式升级”。相比现役神舟系列飞船,其模块化设计整合了返回舱和服务舱,在减重30%的同时,内部空间扩大至原神舟飞船的2.5倍。该设计使飞船在近地轨道任务中可搭载7名航天员,登月版本亦可容纳3人。更颠覆性的是,梦舟飞船可重复使用10次,其返回舱防热层采用新型碳化硅陶瓷瓦,仅需局部更换即可再次执行任务,单次任务成本有望降至神舟飞船的三分之一。这款“太空巴士”的问世标志着天地往返运输模式从“高成本低频次”向“经济化常态化”的彻底转变。
梦舟一号的首飞将由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甲执行。该火箭通过独特的近地轨道优化设计和环保液氧煤油推进剂,配合推力控制精度达±0.5%的技术,可将14吨载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其“兄弟型号”长征十号基本型专注于登月任务,地月转移轨道运力达7吨,足以运送梦舟飞船或揽月着陆器至月球。2025年已完成包括火箭系留点火、飞船零高度逃逸测试等多次关键试验,为明年的首飞扫清技术障碍。
随着“三驾马车”——火箭、飞船、着陆器的相继就位,中国登月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重达20余吨的揽月着陆器可搭载2名航天员及月球车,凭借智能避障技术实现月面任意地点安全着陆。该着陆器已于2025年8月完成起降综合试验,未来将与梦舟飞船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完成航天员转移。这套“两次发射+月轨交会”方案通过分步实施降低风险,技术路线比美国阿波罗计划更适应现代航天需求。
选择月球南极作为登陆目标,源于该区域可能存在的水冰资源。这些资源未来可转化为饮用水、氧气甚至火箭燃料。在嫦娥七号任务的基础上,中国已初步筛选出50个月球南极候选着陆点,将由2026年发射的嫦娥八号实地勘探水冰分布情况,为载人登月奠定科学基础。
航天员培训工作同步推进,第四批航天员中的港澳载荷专家有望于2026年首飞。登月乘组还需掌握地质勘探技能,成为“月面科学家”。随着梦舟飞船逐步接替神舟飞船的空间站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将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梦舟飞船的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停靠空间站时可在30分钟内启动返回程序,比神舟飞船的2小时响应时间缩短75%。这种“一船多用”的灵活性构建起近地轨道与深空探测的高效衔接体系。
目前,海南文昌专为长征十号建设的发射工位正加紧完工,中国登月工程的“基础设施”进入最后冲刺阶段。2026年梦舟一号首飞不仅是新型飞船的亮相,更是整个登月体系的首次联合演练。当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中国航天向月球进发的脚步将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