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箭多星发射任务中,如何确保数十颗卫星在运输、飞行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并最终安全进入预定轨道,是技术上的核心挑战。本次“一箭36星”运输和振动试验中,"36星组合体"包括分离机构、上面级箭体结构与模拟星,全面模拟真实发射和飞行状态,系统验证了其整体强度和动力学特性。
运输试验:验证发射前的“最后一公里”
10月27日,在天兵科技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36星组合体"成功通过运输试验。该试验模拟火箭从技术阵地转运至发射阵地的全流程,直接考验整个组合体的结构强度与刚度。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体在复杂路况的振动和过载环境中,结构完好无损,接口连接可靠,为卫星安全抵达发射工位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该试验还充分验证了"36星组合体"在长时间停放状态下,分离结构、模拟星和火箭结构的设计性能,为后续高频次发射流程中的快速转场提供了技术支撑。
振动试验:模拟飞天之路的严苛挑战
作为验证试验最关键的一环,"36星组合体"振动试验于11月14日顺利完成。在试验中,组合体分别在三个方向真实模拟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复杂振动环境。通过振动、应变传感器采集数据,实时测试并分析其动力学特性,测试数据表明,组合体能够承受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强烈振动,确保卫星在抵达轨道前工作正常。
振动试验的成功,也充分验证了多星组合体在飞行阶段对卫星的有效保护能力,为一箭多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扫清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试验团队在试验前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预示,最终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天兵科技在星箭结构动力学设计与耦合仿真分析上的技术能力。
升级商业发射服务能力
提升我国太空基建竞争力
本次完成的运输、振动试验,与前期成功开展的36星分离试验共同形成了天龙三号“一箭36星”群发能力的完整技术闭环。这使天龙三号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全流程一箭多星群发能力验证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该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单次发射卫星部署数量,大幅降低发射成本,为我国大规模低轨星座组网提供可靠、高效、低成本的发射解决方案。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款运力突破20吨的大型可复用液体火箭,天龙三号集成了5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面对国内超过3万颗低轨卫星组网发射需求,天兵科技已建立起从火箭自研、规模制造到专属发射工位的全链条布局,正快速推进天龙三号首飞任务,逐步支撑未来每年60次以上的高频发射。
随着中国商业航天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天兵科技在一箭多星关键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将有力支撑国家低轨星座部署战略,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为全球太空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