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7日4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25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后,继续忙碌开展多项在轨实验与任务。上周,乘组开展了“智慧助手”在轨验证,利用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协助提升任务效能。同时,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顺利,果蝇家族有望实现“三代同堂”。此外,乘组还完成了物体重量感知、情绪状态测试等多项测试,以及微生物采样模块试验样品安装、微重力物理科学实验等工作。在设备维护与环境监测方面,乘组也按计划进行了相关检查与测量。
扬州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拟参股两子基金,总规模达16亿元。扬州国金集团发布公告,江苏扬州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有限合伙)拟参股扬州润信兴邦航空航天产业投资基金和扬州未来科技一期(航空航天)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两子基金规模各为5亿元,分别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领域的优质项目和高速成长阶段科创企业的价值投资。母基金总规模16亿元,将重点投资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促进产业加速发展。
海南省文昌市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日举行。此次开工项目共23个,总投资5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57亿元,其中涉及文昌国际航天城火箭卫星产业集群多个项目,卫星超级工厂多个配套项目在列。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1月2日介绍,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垣信卫星日前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合作,于香港成功应用“千帆星座”的低轨卫星宽带接入,在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的鼓浪屿号邮轮上完成了国产化低轨商业卫星的网联通信测试,这也是“千帆星座”商业组网部署后的首次应用测试。
12月31日,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北斗三号”差分信号启用仪式在郑州举行。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景志刚介绍,为确保全省基准站能够全面接收“北斗三号”数据,该厅对全省246个基准站和省级数据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系统已具备对用户提供高精度、稳定可靠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后续将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按年度例行发布。
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新港开港仪式28日在文昌市清澜新港码头举行。清澜新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海南“四方五港”的东部支柱、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关口,承担着三沙市重要后勤补给、服务文昌航天发射任务的重要使命。
2024 年中国航天取得众多辉煌成就。全年累计发射运载火箭 68 次创历史新高,天舟七号实现 3 小时首次交会对接模式在轨验证,天舟八号载货量增加,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 1935.3 克样品。中国空间站有重要进展,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多项实验,神舟十九号乘组刷新出舱时间纪录。中国载人登月任务进入初样研制阶段,相关核心产品在抓紧研制。此外,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长征六号改、长征十二号新型火箭首飞,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迈向新纪元。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根据蓝皮书统计测算,2023年,我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规模达到2450亿元,增幅达6.5%;直接效益达434亿元,同比增长3.6%。卫星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气象、海洋等领域广泛应用,赋能各行业发展,在助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