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根据蓝皮书统计测算,2023年,我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规模达到2450亿元,增幅达6.5%;直接效益达434亿元,同比增长3.6%。卫星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气象、海洋等领域广泛应用,赋能各行业发展,在助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月16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河北省气象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业务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卫星遥感重要支柱作用,共同提高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水平,提升卫星遥感赋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效益。
该项目由黄冈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牵头,自然资源湖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社会化应用节点和蕲春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联合申报。旨在打通“采集-处理-分析-应用”自然资源信息服务链路,实现预警发现—外业核查—问题处置的监管流程。
双方将在城市安全、卫星互联网安全、重点行业数字化安全等方向开展深入合作。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短波红外和近红外对秸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计算出相应的敏感光谱指数,并结合对应的实测秸秆覆盖数据,构建了光谱指数与秸秆资源覆盖的关系模型。
植被二向性反射模型,作为遥感科学中的精密工具,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被的结构和特性,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使用的数据采用多光谱Landsat8_OLI卫星遥感影像,每年在云量低于1%的影像中挑取质量最佳的一景,数据经过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一系列预处理。
研究均采用Landsat系列卫星所获取的遥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