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产业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阶段,试点城市推动多领域应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部将于世界地球日在重庆启动“从山顶到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展,展示卫星、深潜等多项成果,后续多地将开展系列活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保障人员全面检修钢轨、机车及信号系统,强化演练,以"三零"标准护航航天专列安全通行。
光年探索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用于新型火箭结构研发及产能建设,创新技术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商业航天竞争力。
上海制定"一四三"计划,力争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千亿元,推进技术攻关和产业协同,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欧洲航天局和NASA发布鹰状星云新图像,展示巨型冷气体尘埃柱,揭示新生恒星辐射塑造星云形态。
丹麦GomSpace与葡萄牙Neuraspace合作,将AI空间交通管理技术整合至HOOP卫星平台,提升运营安全并降低成本,助力可持续航天发展。
NASA安全小组担忧国际空间站老化风险,裂缝泄漏及资金短缺或致脱轨风险剧增。
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于上海举行,泰国任主宾国,将公布探月国际合作成果及中法卫星科学数据。
中科院披露DRO卫星救援细节,青年团队创新方案以20%燃料完成850万公里太空营救,卫星已稳定运行200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