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起源公司"新格伦"火箭首飞成功但回收失败,专利分析显示其核心技术布局覆盖可重复使用火箭及防热系统等关键领域。
国家发改委就卫星导航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行业并推动北斗应用发展,意见反馈截止2025年5月2日。
我国成功研制5米大直径火箭贮箱,多星飞控数字化升级,北斗+AI智能巡检机器人提升道路检测效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改革班组体系,推动"玲珑一号"芯片研发及数字化转型,促进跨部门协作创新成效显著,更带来了航天电子系统技术的突破。
余承东宣布尊界S800首发华为星河通信系统,集成卫星与地面通信技术,提升连星速度及多网连接能力,支持设备共享与紧急救援功能。
华盛顿约克航天公司宣布将业务从卫星制造扩展至提供国家安全卫星服务,通过固定价格合同简化政府采购流程,缩短采购时间。
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团体重新提出了一项法案,正式授权太空商务办公室正在开发的太空交通协调系统。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稳定且服务性能优异,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于去年和今年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工程收官之战,发射五颗导航卫星。其运行精度不断提升,具备全球定位、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等7大功能,服务性能稳定,能满足多样化需求。防灾减灾是北斗典型应用领域之一,它还深度融入多行业领域,在大众消费领域成果丰富。北斗系统工程1994年立项,历经三十年实现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成为我国规模大、覆盖广、性能高且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复杂航天系统,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已被100多个国家使用,未来将在世界卫星导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1月28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随着对更大航天器的需求持续上升,保加利亚微型卫星专家EnduroSat已从奥地利Enpulsion订购了100套电力推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