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合作,将于7月30日发射NISAR卫星,每12天两次监测地球陆地和冰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孙光才团队的星载SAR成像理论成果,助力卫星为泸定等地震抢险提供关键影像,彰显科技力量。
NASA与ISRO合作NISAR卫星任务,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每12天两次监测全球陆地和冰面,提供厘米级精度,助力灾害响应和地球变化研究。
武汉大学创业团队首批入驻湖南商业航天孵化器,实现卫星毫米级监测技术,应用于管道沉降。
Isar Aerospace从美投资者筹集1.5亿欧元可转换债券,用于扩大发射能力。其Spectrum火箭首次发射失败但收集数据,计划二次飞行。
国内外微小型商业SAR卫星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全球发射110颗,国内27颗,载荷类型丰富且应用广泛。
日本iQPS计划2026年底前发射8颗SAR卫星,Rocket Lab已成功发射一颗并拟再发,2025年另有四次任务。
Iceye CEO称美国导弹防御现代化或为商业遥感业带来机遇,建议将SAR卫星纳入军方监测体系,需政府长期资金支持。
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颗出口卫星SAR载荷通过出厂评审,具备批量化研制能力,提升我国空间信息服务竞争力。
德国伊萨尔航天公司光谱火箭首飞失败,升空30秒后坠毁,为欧洲商业航天积累经验。